《洪氏园》
时间: 2025-02-04 16:14: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洪氏园
作者: 吴任臣 〔清代〕
秋宪当年赋遂初,
槿篱茅屋树枝疏。
一溪香雪长携屐,
满院萝阴正读书。
乍可山如人影澹,
无妨月照夜台虚。
荒烟此日迷花坞,
十笏模糊指旧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回忆了往年秋天的情景,描绘了一个清静的园子。槿花围绕着简陋的茅屋,树木稀疏,显得宁静而雅致。一条小溪旁,芬芳的雪花似乎在迎接前来的人,整个院子被藤萝的阴影笼罩,正好适合读书。远处的山影淡淡的,似乎像人一样静谧,不妨碍明月照耀着空旷的夜台。如今的荒烟弥漫,花丛中迷失了方向,十亩的土地模糊了指向曾经的居所。
注释:
- 秋宪:指的是秋天的宪法或制度,意指在秋天的时节写下的作品。
- 槿:槿花,常用来指代庭院中的花木,象征美丽和宁静。
- 屐:古代的一种木屐,显示出诗人悠闲的生活状态。
- 萝阴:指藤萝的阴影,象征着一种清幽的环境。
- 十笏:十亩地,形容土地的面积,表示诗人对故居的思念。
典故解析:
- “月照夜台”:月亮照耀着夜晚的台子,传达出一种宁静与清冷的氛围,可能暗指思念或孤独的情感。
- “荒烟迷花坞”:描绘了一个迷蒙的场景,暗喻时光的流逝与对往昔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任臣,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田园生活的恬静与美好,反映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时,描绘秋天的园子,体现了他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热爱以及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温馨。开篇通过“秋宪”点明了季节,接着以“槿篱茅屋”描绘出园子的景象,既有自然的元素,又有居住的温暖,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一溪香雪”与“满院萝阴”的描绘,传达出一种闲适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令人心生向往。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不仅仅停留在自然的描写上,还表达了对人影的思考,山影如人,瞬间带来一种幽远的意境。最后两句则转向对日常生活的反思,通过“荒烟”和“十笏模糊”,表现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整首诗在宁静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使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宪当年赋遂初:在秋天的某年,赋诗开始。
- 槿篱茅屋树枝疏:槿花围绕着茅屋,树木稀疏,呈现出一幅清幽的图景。
- 一溪香雪长携屐:溪水旁的香花如雪,令人不禁想要走近。
- 满院萝阴正读书:院子里藤萝的阴影下,正适合读书。
- 乍可山如人影澹:远处的山影淡淡,似人一般。
- 无妨月照夜台虚:无所谓,明月照耀着空旷的夜台。
- 荒烟此日迷花坞:如今的荒烟弥漫,迷失了花丛。
- 十笏模糊指旧庐:十亩的土地模糊了指向旧居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影比作人影,增加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荒烟”与“迷花坞”,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情感细腻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槿:象征着美丽的生活与宁静的环境。
- 香雪:象征着纯洁与美好,带来清新的感受。
- 萝阴:代表着幽静和宁静的学习氛围。
- 月:象征着孤独与思念,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荒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对往昔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槿”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类
B. 一种花
C. 一种树 -
诗中“满院萝阴正读书”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景? A. 学生在考试
B. 读书的宁静
C. 书的散落 -
“乍可山如人影澹”中的“影”是指什么? A. 影子
B. 风景
C. 影像
答案: 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陶渊明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两者都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但吴任臣的作品更侧重于具体的场景描写,而陶渊明则突出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吴任臣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题材与风格》
通过以上的解析和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吴任臣的《洪氏园》,并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自然美与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