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竹枝歌四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1 21:49:50

听乐鱼龙出渼陂,学飞凫雁绕昆池。

青林半锁瑶台暮,绿浪平铺画舸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听乐鱼龙出渼陂,学飞凫雁绕昆池。
青林半锁瑶台暮,绿浪平铺画舸移。

白话文翻译:

听着乐声,鱼儿和龙在水面上飞舞,仿佛在学习天鹅和大雁在昆池上空盘旋。
青翠的树林半遮住了瑶台的黄昏,绿色的波浪轻轻铺开,画舸在水上缓缓移动。

注释:

  • :音乐、乐声。
  • 鱼龙:指活泼的水生生物,形象地表现出水波的生动。
  • 渼陂:指湖泊的边缘。
  • 飞凫雁:飞翔的天鹅和大雁,象征自由。
  • 昆池:古代传说中的池塘,常用来指代美好的水域。
  • 瑶台:美丽的宫殿或楼台,常用来形容仙境。
  • 青林:翠绿的森林。
  • 平铺:水波荡漾,平展开来。
  • 画舸:指装饰华丽的船只。

典故解析:

“鱼龙出渼陂”中的“鱼龙”常用以形容水中的生物,寓意生机;而“昆池”则源自古代神话,代表着美丽的水域。瑶台常常被视为仙境,描述了一个理想而宁静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应麟(1550年-1602年),明代文学家、诗人,著有《诗薮》等作品,主要从事诗词、文学批评和历史研究。他擅长五言和七言诗,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

《西湖竹枝歌》系列诗作是胡应麟在西湖游玩时所作,旨在表达他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明代时,西湖已成为文人雅士聚集之地,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诗歌鉴赏:

《西湖竹枝歌四首 其二》描绘了西湖的自然美景和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开头的“听乐鱼龙出渼陂”通过音乐和自然的结合,展现了湖面生动的景象,似乎在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的存在。接着,“学飞凫雁绕昆池”则引导读者想象水鸟在湖面翱翔的自由自在,传达出一种向往和追求自由的心情。

后两句“青林半锁瑶台暮,绿浪平铺画舸移”则将时光的流逝与自然景色结合在一起,瑶台的黄昏代表着一天的结束,而碧波荡漾的湖面则仿佛在诉说着永恒的美。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在描绘风景,更是在通过风景表达内心的感受。这种将景与情结合的方式,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听乐鱼龙出渼陂”:描绘了湖边的乐声,水波荡漾,生物在水中嬉戏的景象。
    • “学飞凫雁绕昆池”:描绘水鸟自由自在地飞翔,展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 “青林半锁瑶台暮”:黄昏时分,青翠的森林遮住了瑶台,暗示着一天的结束与宁静。
    • “绿浪平铺画舸移”:水波如画,船只在水面上缓缓移动,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画面。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鱼儿和龙比作活泼的生物,展现生动的水景。
    • 拟人:将水波描绘成有生命的存在,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 对仗:如“青林半锁”和“绿浪平铺”,形式工整,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出一种闲适和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乐声: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和谐。
  • 鱼龙:代表生机与活力,水中生物的活跃象征着生命的无限可能。
  • 凫雁:象征自由与无拘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瑶台:象征着理想的境地和美好的生活。
  • 绿浪:象征着宁静与和谐,体现出自然的宽广与包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听乐鱼龙出渼陂”所描绘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黄昏
    • B) 水生生物
    • C) 船只
    • D) 青林
  2. “飞凫雁绕昆池”中的“昆池”代表什么?

    • A) 仙境
    • B) 湖泊
    • C) 河流
    • D) 山丘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失落
    • B) 自由与宁静
    • C) 愤怒
    • D) 忧伤

答案

  1. B) 水生生物
  2. A) 仙境
  3. B) 自由与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可以将胡应麟的《西湖竹枝歌》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比较。两者均描写了自然景色,但胡应麟侧重于水面景象的生动,而王维则通过山的静谧表现出一种深远的意境和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美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