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后曲 其二》

时间: 2025-01-11 21:36:53

栖禅寺口月明时,欲系扁舟限柳丝。

岂是薄情离别易,亏人折尽路头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栖禅寺口月明时,
欲系扁舟限柳丝。
岂是薄情离别易,
亏人折尽路头枝。

白话文翻译:

在栖禅寺口,月光明亮的时候,
我想把小船系在那柳丝上。
难道是因为薄情,离别就容易吗?
只怪人折尽了路边的枝条。

注释:

  • 栖禅寺:指的是位于西湖边的一座寺庙,环境清幽,是游人常去之处。
  • 扁舟:指的是小船,通常用于湖面游玩。
  • 柳丝:柳树的柔软枝条,常代表春意和离愁。
  • 薄情:形容人情薄弱、不深厚。
  • 亏人:指的是因人而导致的损失或可惜。
  • 折尽:形容把树枝折得很尽,意味着无情的行为。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栖禅寺”与西湖的自然景观相结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其对离别的感慨。月明之夜,诗人面对优美的自然景象,心中却充满了离愁,似乎在感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脆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绛(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子贞,号惭愧。何绛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描绘山水田园的景色,表达个人情感与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西湖后曲》系列诗作多为何绛游历西湖时创作,反映了他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离愁的深思。

诗歌鉴赏:

《西湖后曲 其二》通过描绘月明时分栖禅寺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沉重感受。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景,月光洒在湖面上,诗人正打算将小舟系在柳树旁,然而这种宁静却因即将离别而显得格外沉重。

“岂是薄情离别易”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离别并不是因为薄情,而是因为情感的深厚让离别变得难以承受。最后一句“亏人折尽路头枝”则再次回归到自然的意象中,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反映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脆弱和易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清新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离别的无奈与哀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栖禅寺口月明时: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洒在寺口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2. 欲系扁舟限柳丝:表达了诗人想把小舟系在柳树旁,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3. 岂是薄情离别易:诗人反思离别的原因,认为并非是因为情感的薄弱,而是情感的深厚使离别变得更加痛苦。
  4. 亏人折尽路头枝:用折枝的意象来形容离别的无奈,暗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心的脆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比作折枝,形象地表达出离别的痛苦。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惋惜,表现出诗人对人情冷暖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月明:象征着宁静与清幽,同时也映衬出内心的孤独。
  • 扁舟:象征着自由与灵动,代表着诗人的追求。
  • 柳丝:象征着柔情与离愁,柳树常与离别相关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地点是哪个? a) 西湖
    b) 颐和园
    c) 栖禅寺
    d) 杭州

  2. 诗人想把小舟系在哪里? a) 橡树上
    b) 柳丝上
    c) 岸边
    d) 水中

  3. 诗中提到的“薄情”是指什么? a) 离别容易
    b) 情感深厚
    c) 自然美景
    d) 友情

答案:

  1. c) 栖禅寺
  2. b) 柳丝上
  3. a) 离别容易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西湖后曲 其二》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离别的愁苦,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孤独,而后者则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情感交融。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何绛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西湖文化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