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方云台文藁二十韵》
时间: 2025-01-27 03:30: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文人何琐碎,夫子独雄尊。
击水移南海,追风出大宛。
黑潭龙怒起,碧宇鹘孤鶱。
翕曶波涛涌,须臾电雹奔。
笔锋山突兀,墨沈雨倾翻。
轩豁青天露,凄迷白昼昏。
至微该草树,极大括乾坤。
金鼓条侯壁,旌旗渭上屯。
聚如群玉圃,散似建章门。
览岱亲临顶,穷河直至源。
檄书传绝漠,诗句落中原。
猛虎堪须捋,修鲸可气吞。
寂寥时数语,浩荡或千言。
神与经营力,谁窥斧凿痕。
流行通象桂,模刻遍湘沅。
欲拣皆逢宝,将芟不见繁。
居然开穾奥,讵肯闯篱籓。
坎井疑天大,溪流笑海浑。
不妨儿辈撼,姑付后人论。
拙咏虽卑弱,因公傥并存。
白话文翻译:
文人何其琐碎,孔子却是独树一帜。
击水而行,水势可移至南海;追风而去,风力可至大宛。
黑潭中龙怒腾起,碧空中鹘鸟孤单飞翔。
波涛如涌,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下。
笔锋如山般突兀,墨汁如雨般倾洒。
豁然开朗,青天显露;白昼昏暗,迷雾重重。
微小之处草木生长,广阔之处包罗万象。
金鼓声声,军旗在渭水边聚集。
聚如群玉之圃,散似建章之门。
亲自登临岱山之顶,探究河流的源头。
檄书传达至遥远的荒漠,诗句流传于中原大地。
猛虎可与之搏斗,修长的鲸可吞噬一切。
寂寥之时数语,浩荡之际千言万语。
神与经营的力量,谁能窥探斧凿的痕迹?
流行的气象传遍桂林,雕刻的痕迹遍布湘水与沅水。
想要挑选出宝物,却发现繁华难见。
居然能开启深奥之境,岂肯轻易闯入篱笆之中?
坎井让人怀疑天有多大,溪流却笑海水浑浊。
不妨让儿辈来撼动,姑且留给后人讨论。
虽然我的拙诗卑微且弱小,但因公家之事仍得以存在。
注释:
- 琐碎:细小琐细之事,指文人之间的争论与小事。
- 夫子:指孔子,代表儒家思想的高尚与伟大。
- 南海、大宛:南海指中国南部的海域,大宛是古代中亚的一个地区,传说中的雄风之地。
- 黑潭龙:比喻在黑暗中突然激起的力量。
- 鹘:一种猛禽,象征孤独。
- 翕曶:指波涛潮水的涌动。
- 电雹:形容雷电交加、暴雨倾泻的景象。
- 金鼓、旌旗:象征战争与将领的威势。
- 岱:指岱山,象征高处的视野。
- 檄书:古代用于发号施令的文书。
- 猛虎、修鲸:象征强大的力量与威严。
- 拙咏:指诗歌写得拙劣。
典故解析:
-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强调仁义礼智信。
- 岱宗:岱山为五岳之一,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湘沅:指湘江与沅江,古代诗人常用以描绘水乡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德明,号天池,南宋诗人,政治家,学者。其诗风豪放,富于气势,常以自然景物作描写,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志向。
创作背景:
《跋方云台文藁二十韵》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借景抒情,写出对文人争论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文人自我修养与社会责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跋方云台文藁二十韵》是一首气势磅礴的长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历史典故以及自我反思,展现出对文人琐碎争论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开篇便以“文人何琐碎,夫子独雄尊”点出主题,反映了文人之间小争小斗的局面,而孔子则被赞美为高尚的象征,代表着一种崇高的理想和道德标准。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一系列的自然景象,如“黑潭龙怒起”、“电雹奔”等,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威严,暗示文人应有的气魄和抱负。诗歌中“聚如群玉圃,散似建章门”生动地描绘了文人聚集与散去的情景,使得读者感受到文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诗的后半段,诗人逐渐转入自我反思,表达了对个人创作的思考与坚持。他认为虽然自己的诗歌可能“卑弱”,但只要有公义,便能存在。这样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思辨性。
整首诗的艺术表现手法丰富,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使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音乐感。主题上,诗人通过自我反省与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是一首充满力量与思考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文人何琐碎,夫子独雄尊:文人之间争论琐细,唯有孔子立于不败之地,象征伟大。
- 击水移南海,追风出大宛:比喻文人追求理想,勇往直前。
- 黑潭龙怒起,碧宇鹘孤鶱:自然的力量与孤独的象征,表现冲突与挣扎。
- 翕曶波涛涌,须臾电雹奔:描绘瞬息万变的自然,象征文人内心的激荡。
- 笔锋山突兀,墨沈雨倾翻:形容创作的力量,笔锋如山,墨迹如雨。
- 轩豁青天露,凄迷白昼昏:自然变化反映心境,明暗交替,情绪波动。
- 至微该草树,极大括乾坤:从微小到巨大,展现文人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 金鼓条侯壁,旌旗渭上屯:战争与权力的象征,文人也应关注国家大事。
- 聚如群玉圃,散似建章门:形象描绘文人聚散的情景,生动具体。
- 览岱亲临顶,穷河直至源:追求理想,探索真理的精神。
- 檄书传绝漠,诗句落中原:文人应有的责任与使命,诗歌的流传。
- 猛虎堪须捋,修鲸可气吞:象征强大的力量,表现文人应有的气魄。
- 寂寥时数语,浩荡或千言:创作的多样性,反映个体的心声。
- 神与经营力,谁窥斧凿痕:探讨创作背后的力量与努力。
- 流行通象桂,模刻遍湘沅:文人创造的广泛影响,传承文化。
- 欲拣皆逢宝,将芟不见繁:追求真理与美好,反映文化的选择。
- 居然开穾奥,讵肯闯篱籓:对创作深邃奥妙的探求,不易轻易进入。
- 坎井疑天大,溪流笑海浑:对世界的思考与自省,反映不同视角。
- 不妨儿辈撼,姑付后人论:未来的文人应继续探讨与挑战。
- 拙咏虽卑弱,因公傥并存:强调创作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激励后人。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猛虎”、“修鲸”比喻文人的气魄。
- 拟人:让自然景物具有人性,如“溪流笑海浑”。
- 对仗:例如“聚如群玉圃,散似建章门”,增强可读性和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围绕文人与理想的追求、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创作的反思展开,表现出一种深邃的思考与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诗人通过对比与象征,表达了对个体创作价值的坚持与自我反省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人:象征知识分子与文化的传承者。
- 夫子:代表极高的道德和智慧。
- 南海、大宛:象征未知的理想与追求。
- 黑潭、碧宇:自然的力量与孤独。
- 金鼓、旌旗:象征战争与权力。
- 猛虎、修鲸:象征力量与气魄。
- 溪流、坎井:象征思考与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夫子”指的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荀子 -
诗中“猛虎堪须捋”意指: A. 追求力量
B. 文人应有的气魄
C. 需要小心的敌人
D. 自然的威力 -
诗人对文人争论的态度是: A. 赞同
B. 无奈
C. 反对
D. 漠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同样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的长诗。
- 《赤壁赋》(苏轼):描写历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表达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抒发情感与哲思。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刘克庄的作品在气势与思考深度上与李白、张若虚有所不同,更加注重对文人自我反省与社会责任的探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刘克庄的诗与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