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赠窗外梧桐三阕 其一》
时间: 2025-02-04 15:49: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令·赠窗外梧桐三阕 其一
作者: 张珍怀
清禽窗外频相唤。又报拆桐花烂熳。
连宵骤雨送春归,侵晓开帘新绿展。
青枝嫩叶年年换。青鬓皤皤难再返。
楼居濩落只君知,独客长吟应听惯。
白话文翻译
窗外的清鸟不断叫唤,又把盛开的梧桐花的消息告诉我。
连夜的骤雨送走了春天,清晨拉开帘子,看见了新绿的枝叶。
每年青枝嫩叶都在更替,而我的青丝已变成白发,难以再回到年轻时。
我居住的楼阁里,凋落的景象只有你能理解,独自一人长吟,应该早已习惯了。
注释
- 清禽:指的是清脆的鸟鸣,常用于描写春天的生机。
- 拆桐花:拆,即开放。桐花是春夏之交盛开的一种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烂熳:指花开得繁茂美丽。
- 连宵骤雨:形容整夜的急骤雨。
- 侵晓:黎明时分。
- 青鬓皤皤:青丝已白,形容年老的状态。
- 楼居濩落:楼阁中的凋零景象。
- 应听惯:习以为常,表示一种孤独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珍怀(生卒年不详),近现代诗人,擅长古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用自然景物寄情于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季,诗人通过窗外的梧桐和鸟鸣,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反映出一种孤独而又深刻的生活哲学。
诗歌鉴赏
这首《木兰花令·赠窗外梧桐三阕 其一》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流逝。诗的开头以“清禽窗外频相唤”引入,生动地展现了春日的气息,清鸟的鸣叫仿佛在催促春天的到来。接着,诗人通过“又报拆桐花烂熳”描绘了梧桐花的盛开,花的烂漫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然而,随着“连宵骤雨送春归”,春天也如同骤雨般逝去,带来了时间流逝的无奈感。
“青枝嫩叶年年换,青鬓皤皤难再返”则深刻地表达了对岁月的感慨,青春易逝,年华无情。诗人用“青鬓皤皤”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的衰老,展现了对往昔青春的怀念。最后一句“楼居濩落只君知,独客长吟应听惯”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尽管有自然之美环绕,内心的寂寞却难以抹去。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自我经历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情感深沉而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禽窗外频相唤:窗外的鸟儿频繁地鸣叫,暗示春天的到来。
- 又报拆桐花烂熳:鸟鸣中传来盛开的梧桐花的消息,展现春天的美丽。
- 连宵骤雨送春归:春天伴随着连夜的骤雨悄然离去。
- 侵晓开帘新绿展:清晨拉开窗帘,看到新生的绿色植物。
- 青枝嫩叶年年换:每年春天都有新的枝叶成长。
- 青鬓皤皤难再返:青春已逝,白发渐生,难以回到年轻时。
- 楼居濩落只君知:我所居住的楼阁中的凋零景象只有你能理解。
- 独客长吟应听惯:身为孤客的我,长吟不已,早已习惯这种孤独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鸟鸣和花开赋予生命,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青枝嫩叶”和“青鬓皤皤”,形成了和谐的对比。
- 比喻:用“青鬓皤皤”比喻衰老,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揭示了孤独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自然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禽: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桐花:象征春天的美丽和希望。
- 青枝嫩叶:象征生命的成长与变化。
- 青鬓皤皤:象征岁月的流逝与衰老。
- 孤客:象征孤独的生存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清禽”指的是什么?
- A. 清澈的水
- B. 清脆的鸟鸣
- C. 清新的空气
-
“青鬓皤皤”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年轻
- B. 衰老
- C. 快乐
-
诗人的居住状态是?
- A. 热闹
- B. 孤独
- C. 繁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写春天的美丽和个人情感,但更多地体现了女性柔情与对生活的感怀。
- 杜甫《春望》:侧重于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
- 《诗词名家及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