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 归乡》

时间: 2025-02-04 15:26:13

芦花蝶梦江湖小,十载波舟浮晚照。

清魂故垒寄难归,浮玉无根烟树渺。

闹春新蕊飞来报,老凤忧雏声已杳。

韶华揽得恨如何,霜鬓长随霜色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令 归乡
芦花蝶梦江湖小,十载波舟浮晚照。
清魂故垒寄难归,浮玉无根烟树渺。
闹春新蕊飞来报,老凤忧雏声已杳。
韶华揽得恨如何,霜鬓长随霜色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人在江湖漂泊十年后,归乡的复杂情感。芦花随风飘舞,仿佛梦境一般;在晚霞下,自己的小舟摇曳不定。心灵深处的故乡令人向往,却又难以回归,犹如漂浮的玉石,无根无依,隐没于烟雾缭绕的树木之间。春天的新芽飞来传递消息,但老凤对小雏鸟的忧虑却已消失无踪。虽说韶华易逝,手中把握的却只余下无尽的遗憾,白发渐生,愈显早衰。

注释:

  • 芦花:指芦苇的花,常在水边生长,象征孤独与漂泊。
  • 蝶梦:比喻美好的梦境,暗指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 波舟:小舟在水中荡漾,象征旅行与流浪的生活。
  • 清魂故垒:指清澈的灵魂寄托在故乡的堡垒中,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浮玉无根:比喻漂泊不定,没有依靠的生活状态。
  • 闹春新蕊:春天的花蕾,象征新的生命与希望。
  • 老凤忧雏:老母鸟对幼鸟的担忧,象征着对未来的无奈和担心。

典故解析:

“老凤忧雏”可引申为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与担忧,常用以形容亲情深厚。古代诗词中经常使用鸟类来象征家庭与温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伯昏子,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个体的孤独。

创作背景:

《木兰花令 归乡》写于诗人漂泊十年后,回归故乡的心路历程,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前两句以“芦花”和“蝶梦”开篇,营造出一种轻盈而又略带忧伤的气氛,表现了在江湖中漂泊的孤独感。接下来的“清魂故垒寄难归”则揭示了归乡的无奈,虽然魂牵梦萦,却难以实现。诗中“浮玉无根烟树渺”的意象,更是突显了生活的漂泊与无依无靠。

后半部分则通过“闹春新蕊飞来报”和“老凤忧雏声已杳”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老去的无奈,体现出对生命逝去的感伤。最后两句“韶华揽得恨如何,霜鬓长随霜色早”更是将主题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人生短暂的深刻思考。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浓厚的乡愁,也有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芦花蝶梦江湖小”:描绘了一个在江湖上漂泊的梦境,暗示着孤独和对自由的向往。
  • “十载波舟浮晚照”:十年的漂泊生活如同小舟浮在水面,晚霞映照,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清魂故垒寄难归”:清澈的灵魂寄托在故乡的堡垒中,却难以返回,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浮玉无根烟树渺”:像漂浮的玉石一样没有根基,隐没在烟雾缭绕的树木之间,象征着无依无靠的生活。
  • “闹春新蕊飞来报”:春天的新芽传递着生命的消息,象征着希望。
  • “老凤忧雏声已杳”:老母鸟对幼鸟的担忧消失,暗示着对未来的无奈与失落。
  • “韶华揽得恨如何”:对美好时光的把握中却充满了遗憾,感叹人生短暂。
  • “霜鬓长随霜色早”:白发早生,愈显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浮玉无根”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拟人:如“老凤忧雏”,赋予鸟类以人的情感,增强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故乡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情感的细腻表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芦花:象征孤独与漂泊。
  • 蝶梦: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波舟:象征漂泊与流浪的生活。
  • 清魂:象征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芦花”象征什么? A. 忧伤
    B. 孤独与漂泊
    C. 欢乐

  2. 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是怎样的? A. 思念与怀念
    B. 冷漠
    C. 恨意

  3. “闹春新蕊飞来报”中的“新蕊”指的是什么? A. 新的开始
    B. 旧的记忆
    C. 失去的时间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比较《木兰花令 归乡》与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的表达更直接,而伯昏子的表达则更为细腻与婉转。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现代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