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兵备赴蜀兼怀杨芳洲座主》

时间: 2025-01-10 21:56:45

西路元戎看仗节,南宫词赋起明经。

天门初日余残雪,江国浮云伴使星。

乘兴还移浣溪棹,几时同过草玄亭。

生憎杨柳催春发,故向愁边却尽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方兵备赴蜀兼怀杨芳洲座主
作者: 廖希颜 〔明代〕

西路元戎看仗节,
南宫词赋起明经。
天门初日余残雪,
江国浮云伴使星。
乘兴还移浣溪棹,
几时同过草玄亭。
生憎杨柳催春发,
故向愁边却尽青。

白话文翻译

诗的内容大意是:在西路的军队中,元戎正在检查军旗;南宫的诗赋正在传递着明经的声响。天门刚刚升起的阳光照耀着残雪,江国的浮云与使者的星辰相伴。我乘兴而行,移舟浣溪,什么时候能和你一起再过草玄亭呢?我生气于杨柳催春发,只好在愁苦的边缘,尽情享受那片青翠。

注释

字词注释

  1. 元戎:指统帅,元帅。
  2. 仗节:军旗、军令的象征。
  3. 南宫:古代指南宫的乐曲,诗人此处用作比喻。
  4. 明经:明白的经书,指经文。
  5. 天门:这里特指天门山,象征高远。
  6. 草玄亭:古代名亭,常作游览之地。
  7. 杨柳:春天发芽的柳树,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典故解析
“天门初日”与“江国浮云”可以理解为自然景观的描绘,象征着希望与新生;而“草玄亭”则是古代文人雅士聚集之地,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希颜,明代诗人,字子贞,号万山,生于福建。其诗风清新脱俗,内容常涉及山水、友谊等,表现出浓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友人方兵备赴蜀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思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赴蜀的惜别之情。首联“西路元戎看仗节,南宫词赋起明经”,通过描绘军旅生活的严肃与文人雅士的闲适,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对这场别离的复杂心情。接下来的描写“天门初日余残雪,江国浮云伴使星”则将目光转向自然,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同时也衬托出即将到来的春天。后半部分的“乘兴还移浣溪棹,几时同过草玄亭”展现了友人间的情谊与对未来重聚的期待,而最后的“生憎杨柳催春发,故向愁边却尽青”则透露出一种对春天的厌烦,似乎在表达对离别的愁苦之情。整首诗将景与情融为一体,表现出深厚的友谊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路元戎看仗节:描绘军队的景象,元戎在检查军旗,暗示出即将出征的紧张气氛。
  2. 南宫词赋起明经:南宫的乐曲响起,传达着文人吟诵的悠闲,形成对比。
  3. 天门初日余残雪:晨曦初升,残雪映衬下的天门,象征着新的开始。
  4. 江国浮云伴使星:浮云与星辰相伴,暗示着行者的旅途与远方的期盼。
  5. 乘兴还移浣溪棹:乘兴而行,意象中带有渔舟唱晚的悠闲。
  6. 几时同过草玄亭:期盼与友人重聚,表现出离别的惆怅。
  7. 生憎杨柳催春发:对春天的催促感到厌烦,象征着对离别的无奈。
  8. 故向愁边却尽青:在愁苦中寻求宁静与慰籍,最后一行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

修辞手法
全诗使用了对仗、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对比和意象的变化,表现出诗人复杂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同时流露出对春天的厌烦与对离别的无奈,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西路元戎:象征着战斗与责任。
  2. 南宫词赋:代表着文人雅士的生活。
  3. 天门初日: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4. 江国浮云:象征着流动与变化。
  5. 杨柳:春天的象征,暗示着生命的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西路元戎”指的是谁?
    A. 文人 B. 将领 C. 商人

  2. 诗中提到的“草玄亭”代表什么?
    A. 书院 B. 游览地 C. 战场

  3.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喜欢 B. 厌烦 C. 中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送友人》 - 李白
  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送友人》相比,廖希颜的诗更为细腻,情感上带有更多的愁苦与思念。李白则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离别情绪。两者均展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但情感基调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明代诗词选》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