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山中雨行》
时间: 2025-01-10 21:57: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宜阳山中雨行
作者: 梁机 〔清代〕
乱云不作峰,急雨收薄暑。
危岫入高空,飞电明烟炬。
出谷昧歧途,极目断行旅。
低迷草树暗,毕逋神鸦举。
四山围一身,我今在何许。
冥冥失林雀,惊飞慕俦侣。
哀哀归涧泉,幽鸣声相许。
岂不怀安居,荷担宁遑处。
解装仆御来,相顾不得语。
暮气何凄凄,湿风吹禾黍。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中,乌云没有形成山峰,急骤的雨水带走了夏季的余热。
高耸的山峰直入云霄,闪电如烟火般闪耀。
走出山谷,却迷失了方向,极目远眺,旅途已断。
草木低垂,天地间一片昏暗,孤雁惊飞,随群而去。
四面八方的山峦将我包围,我现在身处何方?
在茫茫黑暗中,失去了林间的小雀,惊飞的它追逐着同伴。
哀伤地归向山涧的泉水,幽幽的鸣声互相回应。
难道不想安定下来吗?背负着担子却无处可去。
解开行装的仆人默默而来,却彼此无言相对。
暮色多么凄凉,湿风吹拂着稻禾和黍米。
注释:
- 乱云:杂乱的云彩。
- 薄暑:轻微的夏季热气。
- 危岫:高耸的山峰。
- 飞电:闪电。
- 昧:迷失。
- 断行旅:旅途的尽头,无法继续前行。
- 毕逋:孤雁。
- 神鸦:神话中的一种鸟,常象征孤独。
- 幽鸣:深沉的鸣叫声。
- 荷担:背负重物。
- 仆御:随行的仆人。
- 暮气:傍晚的阴霾气氛。
- 禾黍:稻禾和黍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梁机,字宗耀,号适园,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其作品常反映自然景观与人内心情感的交融。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宜阳山中,正值骤雨来临,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人内心的孤独,借雨景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宜阳山中雨行》是一首深刻而富有情感的山水诗。诗中描绘了突如其来的暴雨,伴随而来的是山中的迷茫与孤独。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诗句中的“乱云不作峰”,描绘了云与山的对比,暗示了自然的变化无常;“急雨收薄暑”,则展现出雨水带走夏季余热的清新感。随着诗的深入,诗人感受到的孤独愈发显现,四周的山峦将他包围,内心的迷失和对归属的渴望交织在一起。当孤雁惊飞时,诗人不仅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更感受到人际关系的隔阂与孤独。整首诗以雨为线索,串联起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使得作品层次丰富,意蕴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乱云不作峰:描述云的形态杂乱,不成形状,暗示天空的变化。
- 急雨收薄暑:暴雨来临,带走了残留的夏季热气,表现出自然的清新。
- 危岫入高空:高耸的山峰直入云霄,强调了山的巍峨与壮丽。
- 飞电明烟炬:闪电如烟火般明亮,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暴雨中的景象。
- 出谷昧歧途:走出山谷,却迷失了方向,表现出迷茫的感受。
- 极目断行旅:极目远眺,却发现旅途已断,象征着孤独与无奈。
- 低迷草树暗:草木低垂,天地间昏暗,营造了压抑的氛围。
- 毕逋神鸦举:孤雁飞起,象征着孤独与失落。
- 四山围一身:四面八方的山峦将我包围,表现出诗人的孤立无援。
- 冥冥失林雀:在黑暗中失去了小雀,暗示孤独与失去。
- 哀哀归涧泉:山涧的泉水哀鸣,形成了人和自然的共鸣。
- 岂不怀安居:反思安定的生活,表现出对归属的渴望。
- 解装仆御来:解开行装的仆人来到,暗示着人际关系的疏离。
- 暮气何凄凄:傍晚的阴霾气氛,增添了诗的悲凉感。
- 湿风吹禾黍:湿润的风吹拂着禾黍,表现出自然的细腻与温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闪电比作烟火,生动形象。
- 拟人:将泉水形容成有感情的存在,增加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急雨收薄暑”与“飞电明烟炬”,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暴雨的情景,表达了人在面临自然力量时的渺小与孤独,以及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变化与不安。
- 雨:象征洗净与新生。
- 山:象征高耸与孤独。
- 孤雁:象征孤独与失落。
- 涧泉:象征宁静与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急雨收薄暑"的意思是: A. 暴雨带走了夏天的炎热
B. 夏天的热气消失
C. 雨水清新自然
D. 以上皆是 -
"四山围一身"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受? A. 喜悦
B. 孤独
C. 放松
D. 无奈
答案: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同样表现出自然的壮丽与人内心的宁静,但更加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梁机的《宜阳山中雨行》则更多地体现了人的孤独感与对归属的渴望,展示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
- 《山水诗的历史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