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工部》

时间: 2025-01-24 14:08:22

才士畴能与节俱,拾遗忠谅古今无。

宁甘忧愤名诗史,不愿疏狂学酒徒。

天子蒙尘灵武困,小臣避地草堂孤。

最怜蜀道崎岖日,吟尽穷愁有鹧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才士畴能与节俱,拾遗忠谅古今无。
宁甘忧愤名诗史,不愿疏狂学酒徒。
天子蒙尘灵武困,小臣避地草堂孤。
最怜蜀道崎岖日,吟尽穷愁有鹧鸪。

白话文翻译:

才俊的士人能够与节操共存,忠诚和谅解的遗志在古今之间没有缺失。
宁愿承受忧愤而获得名垂诗史,不愿像酒徒那样疏狂放纵。
天子在蒙尘之中,灵武之地受到困扰,小臣只得隐居于草堂之中孤独度日。
最让我怜惜的,是蜀道崎岖的日子,吟唱尽了穷愁,却有鹧鸪的鸣叫相伴。

注释:

  • 才士:有才华的士人。
  • :指节操、操守。
  • 拾遗:拾起遗失的东西,这里指的是忠诚和谅解。
  • 宁甘:宁愿承受。
  • 忧愤:心中忧虑和愤怒。
  • 疏狂:放纵、狂妄。
  • 天子蒙尘:指天子因时代动荡或权力衰落而受到的影响。
  • 灵武:这里可能指代某个地方,常用作隐喻。
  • 草堂孤:指隐居的生活。

典故解析:

  • 蜀道:蜀道自古以来以险峻著称,常常用来象征艰难的道路。
  • 鹧鸪:鹧鸪鸣叫常被用作愁苦的象征,传达了诗人在艰难环境中的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绍统(生卒年不详)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文化自觉。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时值国家动荡、士人失落之际,诗人通过反思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达了对忠诚与节操的坚持,以及对现状的忧虑。

诗歌鉴赏:

《杜工部》展现了黄绍统对士人节操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古今忠谏士人的追溯,强调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对于“宁甘忧愤而不愿疏狂”的选择,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坚持。这不仅是对自我理想的坚守,更是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蜀道的艰难与鹧鸪的鸣叫,象征着士人处境的孤独与无奈,尽管如此,诗人仍希望通过吟咏来抒发内心的愁苦,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情感浓郁,意境深远,体现了黄绍统作为清代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 第一句:“才士畴能与节俱”,表达了才俊士人应当有节操相伴,暗含对士人理想的期望。
  • 第二句:“拾遗忠谅古今无”,强调忠诚与谅解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
  • 第三句:“宁甘忧愤名诗史”,表达出诗人宁愿承受苦楚,也要在诗史中留名的决心。
  • 第四句:“不愿疏狂学酒徒”,与前句形成对比,暗示对放纵生活的拒绝。
  • 第五句:“天子蒙尘灵武困”,描绘了当时政治动荡的场景。
  • 第六句:“小臣避地草堂孤”,表现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描绘,反映出对现实的无奈。
  • 第七句:“最怜蜀道崎岖日”,蜀道的艰难意象象征着生活的困境。
  • 第八句:“吟尽穷愁有鹧鸪”,以鹧鸪鸣叫来渲染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宁甘忧愤名诗史,不愿疏狂学酒徒”,形成鲜明的对比。
  • 意象:蜀道与鹧鸪的意象,深刻传达了孤独与艰难的情感。
  • 比喻:用“草堂孤”隐喻士人的孤独处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黄绍统对士人节操的坚持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蜀道:象征艰难的生活道路,文化内涵丰富。
  • 鹧鸪:象征孤独与愁苦,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才士”指的是: a) 有才华的士人
    b) 酒徒
    c) 农民

  2. 诗人宁愿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a) 疏狂放纵
    b) 忧愤不平
    c) 退隐草堂

  3. “蜀道”在诗中象征: a) 快乐
    b) 艰难
    c) 富饶

答案:

  1. a) 有才华的士人
  2. b) 忧愤不平
  3. b) 艰难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崔颢《黄鹤楼》

诗词对比:

黄绍统与王维的诗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但黄绍统更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而王维则倾向于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黄绍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