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即事二首》

时间: 2025-01-11 21:48:59

潮退菰蒲风自倒,秋学菱芡雨应添。

怪来病眼双明甚,喜见逢山寸碧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潮退菰蒲风自倒,秋学菱芡雨应添。
怪来病眼双明甚,喜见逢山寸碧纤。

白话文翻译:

潮水退去,菰蒲在风中自顾倒伏。秋天里,菱角和芡实在雨中应该会增多。奇怪的是,病眼反而更加明亮;喜见山中,细小的青翠又新鲜。

注释:

  • 潮退:潮水退去。
  • 菰蒲:水生植物,常生于水边。
  • 秋学:秋天的学习,指秋天即将到来的季节变化。
  • 菱芡:菱角和芡实,水生植物,食用。
  • 怪来:奇怪的是。
  • 病眼:指眼睛有病,通常形容视力不佳。
  • 双明:形容眼睛明亮。
  • 逢山:遇到山,指山的景色。
  • 寸碧纤:形容青翠的山色细腻而清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字宗道,号兰亭,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常体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秋日即事二首》创作于秋天,诗人通过描写秋日的自然景象,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个人的心境。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诗人在此时写作,意在表达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首句“潮退菰蒲风自倒”描绘了潮水退去后菰蒲在风中摇曳的情景,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到来和自然的变迁。接着“秋学菱芡雨应添”则引入了秋天的丰收,暗示着生命的延续与繁荣。诗人用“怪来病眼双明甚”自我调侃,表明即使眼睛不适,却仍能看见秋日的美丽,反而更加珍惜这一刻的清晰。最后一句“喜见逢山寸碧纤”则是对秋日青翠山色的赞美,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体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潮退菰蒲风自倒:潮水退去,水边的菰蒲因风而倾倒,描绘出自然界的无常。
  2. 秋学菱芡雨应添:秋天将到,雨水滋润下,菱角和芡实的生长势必会增加,象征着生命的丰盈。
  3. 怪来病眼双明甚:尽管眼睛有病,但反而更加明亮,表现出诗人乐观的态度。
  4. 喜见逢山寸碧纤:喜悦地看到山中的青翠细腻,表达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的结构对称,如“潮退菰蒲”和“秋学菱芡”。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如“风自倒”。
  • 比喻:用“寸碧纤”形容青翠的细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菰蒲:象征生命的坚韧与自然的和谐。
  • 菱芡:代表丰收与希望。
  • 病眼:象征对生活的深刻观察。
  • 寸碧纤:体现了自然的细腻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菰蒲”是指什么?

    • A. 花卉
    • B. 水生植物
    • C. 树木
  2. 诗人对秋天的景象采取了什么态度?

    • A. 消极
    • B. 乐观
    • C. 无所谓
  3. “喜见逢山寸碧纤”中的“寸碧纤”指的是什么?

    • A. 山的高度
    • B. 翠绿的细腻
    • C. 水的清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秋兴八首》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之道的《秋日即事二首》与杜甫的《秋兴八首》同为描写秋天的作品,但王之道更侧重于自然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对社会的忧虑和个人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汇集了宋代诗人的作品,帮助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
  • 《王之道诗文集》:详细介绍了王之道的生平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