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筱屋枫林下,柴门芡浦旁。
先鸣鸡腷膊,徐上日苍凉。
服药贫宁辍,观书老有常。
仍须教童徲,世世力耕桑。
白话文翻译:
在枫树林下的小屋旁,柴门依傍着芡水边。
清晨的鸡鸣声传来,阳光渐渐洒下,带着些许的凉意。
即便生活贫穷,也不能停止服药,
读书的习惯常伴我到老。
我还得教导孩子们,世世代代都要辛勤耕作与种桑。
注释:
字词注释:
- 筱屋:竹子制成的小屋,形容简朴的居所。
- 芡浦:指的是生长芡实的水边,芡实是一种水生植物。
- 腷膊:形容鸡鸣的声音,形容清晨的宁静。
- 苍凉:形容天气的凉意,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 服药:指的是照顾身体,保持健康。
- 童徲:教导孩子们务农,传承劳动的精神。
典故解析: 这首诗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词人、诗人,出生于浙江绍兴。他一生致力于国家的兴亡,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陆游的诗词风格清新,富有情感,常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村舍》创作于南宋时期,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民众生活困苦。陆游在诗中描绘自己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后代传承辛勤劳作的期望。
诗歌鉴赏:
《村舍》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诗的开头,"筱屋枫林下,柴门芡浦旁",让人感受到一种恬静的乡村气息,诗人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出一种宁静、舒适的生活状态。接着,"先鸣鸡腷膊,徐上日苍凉",通过鸡鸣声和日光的描绘,营造了清晨特有的宁静和凉意,给人以清新之感。
在第二节中,诗人表达了对健康的重视与对读书的坚持,"服药贫宁辍,观书老有常",显示了即使生活贫困,也要保持身心健康和知识的积累,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积极向上。最后,"仍须教童徲,世世力耕桑",诗人传达出对后代的期望,希望孩子们能够继承辛勤劳动的精神,继续耕作、种桑,表现出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哲理性的思考,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热爱,传达出一种对自然、对家庭、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筱屋枫林下:描绘了一个竹屋坐落在枫林之下的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 柴门芡浦旁:柴门旁边有河流,进一步增强了乡村生活的氛围。
- 先鸣鸡腷膊:鸡鸣声唤醒清晨,带来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徐上日苍凉:阳光逐渐升起,带来凉意,表现出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
- 服药贫宁辍:强调了健康的重要性,生活即使贫穷也不能忽视健康。
- 观书老有常:阅读是生活中的一种常态,体现出对知识的追求。
- 仍须教童徲:传承的意义,强调教育和传承的重要性。
- 世世力耕桑:希望后代能继续辛勤工作,体现出一种责任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筱屋枫林下,柴门芡浦旁”,前后句形成对称结构,增强韵律感。
- 意象:使用自然界的意象,如“枫林”“芡浦”,营造出宁静的田园情景。
- 比喻:将生活的困苦比作药物的需要,强调健康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价值观的传承,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对简单、健康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筱屋:象征着简单、朴素的生活。
- 枫林: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鸡鸣:象征着清晨的开始,生机的象征。
- 日光:象征着希望与未来。
- 耕桑:象征着辛勤劳动与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村舍》的作者是: A. 杜甫
B. 陆游
C. 李白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芡浦”指的是: A. 一种水生植物的生长地
B. 一种鱼类的栖息地
C. 一种花卉的种植地
D. 一种农作物的耕作地 -
诗中反映的生活态度是: A. 奢华与享乐
B. 简朴与勤劳
C. 忽视健康
D. 追求名利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田园乐》——陶渊明
- 《静夜思》——李白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陆游的《村舍》和陶渊明的《饮酒》均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但陆游更强调传承与教育的责任感,而陶渊明则更突出个人的隐逸与自由。两者在表达乡村生活的美好时,体现了不同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田园诗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