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时间: 2025-01-26 01:03: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行歌野哭两堪悲,
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
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
孤舟一夜许相依。
南来三见岁云徂,
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
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
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
不辞最后饮屠苏。
白话文翻译
夜晚在野外宿于常州城外,听到山歌和哭声,让我感到悲伤,远处的火光和星星渐渐暗淡。因病失眠并非由于守岁,乡音无伴让我思念故乡更加痛苦。重重的被褥下脚冷,知道霜已加重,新洗的头发轻而稀疏。多谢这残灯不嫌弃我这个客人,孤舟之夜让我有了依靠。
从南方来到这里已经三次迎接新年,生怕自己终身都在这条路上流浪。年老时害怕看到新历的日子,打算退回去学习旧时的桃符。烟花虽然表达青春的情意,霜雪却使我这个病客心生惆怅。只希望用穷愁换得长久的健康,不辞最后一杯屠苏酒。
注释
- 除夜:除夕夜。
- 行歌野哭:在野外唱歌和哭泣,指情感的表达。
- 乡音:故乡的方言或声音。
- 重衾:厚重的被褥。
- 屠苏:一种传统的除夕酒,有祈福的含义。
- 桃符:春联,旧时贴在门上以驱邪避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苏轼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尤其擅长于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表现深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除夕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健康的渴望。诗中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旅者在寒冷的夜晚,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所产生的复杂心理。
诗歌鉴赏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是一首充满了感伤与哲思的诗。诗人在除夕夜的寒冷中,虽然身在他乡,但心中却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开篇以“行歌野哭”描绘了一种悲凉的氛围,结合“远火低星”来表现夜晚的冷清与凄凉。在这种情境下,诗人不仅感受到身体的寒冷,更感受到精神上的孤独与无奈。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两句,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苦楚。眼中的病痛和对故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使得他在本该守岁的欢愉时刻,感受到一种无以言表的悲伤。同时,诗人对于岁月流逝的恐惧也在“老去怕看新历日”中显露无遗。新年的到来不仅是时间的流逝,更加提醒了他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全诗的最后一部分则转向了对人生的思考,诗人用“但把穷愁博长健”来表达一种乐观的态度,尽管生活艰难,但仍希望借此愁苦换得长久的健康。最后的“屠苏”酒,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祝愿,虽然身在异乡,但仍希望在新的一年中能够找到新的生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歌野哭两堪悲:行走在野外,听见歌声和哭泣声,令人感到悲伤。
- 远火低星渐向微:远处的火光和星星渐渐暗淡,暗示了夜晚的宁静与凄凉。
- 病眼不眠非守岁:因病无法入眠,并非因为守岁,而是因思乡之情。
- 乡音无伴苦思归:没有乡音相伴,心中更是苦闷思念故乡。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远火低星”的对比,展现了夜晚的冷清与孤独。
- 意象:如“重衾”、“屠苏”等意象,深刻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 比喻:将“穷愁”比作一种能够换取健康的东西,表现诗人的乐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孤独、思乡和对健康长寿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深刻感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尽管生活艰难,但仍然要用心去迎接新的一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乡音:象征着故乡的牵挂与思念。
- 重衾:象征着身体的寒冷与内心的沉重。
- 屠苏:象征着对未来的希望与祝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行歌野哭”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憧憬
- B. 悲伤
- C. 喜悦
-
诗人对于新年的态度是?
- A. 欢欣鼓舞
- B. 恐惧流逝
- C. 无所畏惧
-
“屠苏”酒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祝福
- B. 忧伤
- C. 绝望
答案
- B. 悲伤
- B. 恐惧流逝
- A. 祝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苏轼的《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现了在除夕之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但苏轼更加强调了个人的孤独感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牵挂。两首诗风格各异,但情感内涵却十分相似,展现了诗人们在不同境遇下的共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