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

时间: 2025-01-11 06:07:58

人日灵川县,山深雪未融。

谁知桂岭北,宛似浙江东。

墟市人烟合,僧窗竹径通。

杖藜闲信步,日暮怯溪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日灵川县,山深雪未融。谁知桂岭北,宛似浙江东。墟市人烟合,僧窗竹径通。杖藜闲信步,日暮怯溪风。

白话文翻译:

在人日这一天,我来到了灵川县,这里山深林密,积雪还未融化。谁能想到,桂岭以北的景色,竟然和浙江以东的地方如此相似。集市上人烟稠密,僧侣的窗户旁,竹林间的小径通向远方。我拄着藜杖,悠闲地漫步,到了日暮时分,却有些害怕溪边的寒风。

注释:

  •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古人认为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 灵川县:地名,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 桂岭:山名,位于广西。
  • 浙江东:指浙江以东的地区。
  • 墟市:集市。
  • 杖藜:拄着藜杖,藜杖是一种用藜茎制成的拐杖。

典故解析:

  • 人日:源自古代的习俗,认为正月初七是人类的生日,这一天有特殊的庆祝活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深沉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李光游历广西灵川县时所作,通过对当地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异乡景色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灵川县深山中的冬日景象,通过对“雪未融”、“桂岭北”、“浙江东”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异乡景色的新奇感受。诗中的“墟市人烟合”和“僧窗竹径通”进一步以生动的画面,勾勒出了当地的生活气息和宁静的宗教氛围。最后两句“杖藜闲信步,日暮怯溪风”则透露出诗人在日暮时分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人日灵川县,山深雪未融”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以及山中的冬日景象。
  • 次句“谁知桂岭北,宛似浙江东”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异乡景色的惊讶和欣赏。
  • 第三句“墟市人烟合”描绘了集市的热闹景象。
  • 第四句“僧窗竹径通”则展现了宁静的宗教生活。
  • 最后两句“杖藜闲信步,日暮怯溪风”表达了诗人在日暮时分的悠闲与孤独。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桂岭北”与“浙江东”的对比,增强了诗中的空间感。
  • 拟人:“日暮怯溪风”中的“怯”字赋予了溪风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异乡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雪未融:象征着冬日的寒冷和时间的停滞。
  • 桂岭北:代表了异乡的地理特征。
  • 浙江东:象征着诗人熟悉的家乡景色。
  • 墟市人烟合:描绘了人间烟火气。
  • 僧窗竹径通:象征了宁静的宗教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人日”指的是哪一天? A. 农历正月初一 B. 农历正月初七 C. 农历正月十五 D. 农历二月初二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桂岭北”和“浙江东”是通过什么手法进行对比的? A. 比喻 B. 拟人 C. 对比 D. 排比 答案:C

  3. 诗的最后一句“日暮怯溪风”中的“怯”字是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比 D. 排比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李光的《人日》: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光等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诗歌。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宋代文学的背景知识,有助于理解李光诗歌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