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花(并叙)》

时间: 2025-01-26 02:32:37

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

汴人尹白能之,为赋一首。

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

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

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

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

独有狂居士,求为黑牡丹。

兼书平子赋,归向雪堂看。

意思解释

墨花(并叙)

原文展示:

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汴人尹白能之,为赋一首。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独有狂居士,求为黑牡丹。兼书平子赋,归向雪堂看。

白话文翻译:

如今画山水、竹石和人物的人很多,但画花的人却少之又少。汴京的尹白能够做到,因此他为此写下了一首诗。创造万物本没有什么难的,忽然之间就能做到。墨色在花心中晕染开来,春天的色彩在笔尖上散开。那缥缈的形态和姿态自然就完整了。莲花的风已经尽了,杏花的雨也只披着残花。唯有那位狂放的士人,想要画出黑色的牡丹。他还写下了平子的赋,回到雪堂去看。

注释:

  • 造物:创造万物。
  • 墨晕:墨水扩散而成的晕染效果。
  • 扶疏:形态稀疏,意指花的形态自然。
  • 狂居士:指狂放不羁的人士。
  • 黑牡丹:一种花,象征一种特殊的审美追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中年时期,正值他在政治风波中被贬,心境愈加洒脱,创作主题也愈加多元,尝试以花为题,表达对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

诗歌鉴赏:

《墨花》是一首以花为主题的诗,苏轼借此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开头便指出,世人多以墨画山水、竹石而鲜有画花者,反映了对传统艺术题材的质疑。随后通过尹白的作品,引出了对创造的思考,强调创造并不难,关键在于对意象的把握。从“花心起墨晕”到“春色散毫端”,描绘了画花的过程,生动而富有灵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花的美丽与艺术创作的乐趣,让人感受到一种悠然的艺术气息。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指出常见的画作题材,暗示画花的稀缺。
    • 第三、四句:强调创造的简易与墨色的变化,展现了画技的流畅。
    • 第五、六句:描绘花的形态与自然状态,表现出一种艺术的自然而然。
    • 第七、八句:提及狂居士的独特追求,表达对黑牡丹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艺术创作比作自然的生长,暗示其自然而然。
    • 拟人:赋予花以生命,表现出其生动的形态。
    • 对比:用狂居士的追求对比常见的艺术创作,强调独特性。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蕴含着对艺术创作的思考,倡导独特的审美观,以花为媒介,表达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

意象分析:

  • 墨花:象征艺术的独创性与审美追求。
  • 春色:代表生命与希望,暗示艺术创作的活力。
  • 黑牡丹:象征一种独特而高贵的追求,反映了个性化的艺术风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墨花》中提到的“狂居士”是指什么?
    • A. 画家
    • B. 狂放不羁的人士
    • C. 政客
    • D. 学者
  2. 诗中提到的“黑牡丹”象征什么?
    • A. 普通花朵
    • B. 特殊审美追求
    • C. 生命的短暂
    • D. 自然的美好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 诗词对比:王维的《山居秋暝》,虽以山水为主,但同样展现了自然的美,且在意境上与苏轼的《墨花》有相通之处。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