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泉庵寺怀璧上人以徐飞锡杖出风尘为韵探得徐字》

时间: 2025-01-25 23:07:30

年少谈王陋汉儒,笔端万字压严徐。

昔为酒客莺花绕,今作禅林水竹居。

贱子已捐干禄学,故人休草绝交书。

春风纵棹游萧寺,北望淮山正忆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泉庵寺怀璧上人以徐飞锡杖出风尘为韵探得徐字 谢逸 〔宋代〕

年少谈王陋汉儒,笔端万字压严徐。 昔为酒客莺花绕,今作禅林水竹居。 贱子已捐干禄学,故人休草绝交书。 春风纵棹游萧寺,北望淮山正忆渠。

白话文翻译:

年少时谈论王侯,轻视汉代儒生,笔下万字压倒严徐。 过去是酒客,被莺花环绕,如今在禅林中与水竹为伴。 我已经放弃了追求官职的学问,故人不必再写绝交书。 春风中放舟游览萧寺,北望淮山,正是思念他的时候。

注释:

  1. 王陋汉儒:指年少时轻视汉代儒生,认为他们学问浅陋。
  2. 严徐:指严助和徐乐,汉代文学家,这里泛指当时的文人。
  3. 酒客莺花:指过去的生活放荡不羁,与酒和自然美景为伴。
  4. 禅林水竹:指现在的生活环境,禅林即寺庙,水竹代表清幽的环境。
  5. 干禄学:指追求官职的学问。
  6. 绝交书:指断绝关系的书信。
  7. 萧寺:指寺庙,因南朝梁武帝萧衍造寺,以姓为题,故称萧寺。
  8. 淮山:指淮河一带的山脉,这里可能指作者思念的地方或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逸,字无逸,号溪堂,北宋文学家,江西临川人。他的诗文清新脱俗,尤工于诗,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他的作品多表现隐逸生活和禅宗思想,风格淡泊宁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谢逸在游览泉庵寺时,怀念一位名叫璧上人的僧人而作。诗中通过对比过去放荡的生活和现在清静的禅林生活,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和对现在生活的满足,同时也流露出对远方故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展现了作者生活态度的转变。首联回忆年少时的轻狂,以“笔端万字压严徐”显示自己的才华横溢。颔联和颈联则描绘了从酒客到禅林的转变,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放弃和对禅宗生活的向往。尾联以春风游寺、北望淮山的情景,寄托了对远方故人的深切思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1. 首联:通过“年少谈王陋汉儒”和“笔端万字压严徐”两句,展现了作者年少时的自信和才华,同时也暗示了对传统儒学的轻视。
  2. 颔联:“昔为酒客莺花绕,今作禅林水竹居”,通过对比过去放荡的生活和现在清静的禅林生活,表达了作者生活态度的转变。
  3. 颈联:“贱子已捐干禄学,故人休草绝交书”,表明作者已经放弃了追求官职的学问,希望故人不要再写绝交书,暗示了对过去关系的和解。
  4. 尾联:“春风纵棹游萧寺,北望淮山正忆渠”,以春风游寺、北望淮山的情景,寄托了对远方故人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1. 对比:通过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突出了作者生活态度的转变。
  2. 象征:“禅林水竹”象征清静的禅宗生活,“淮山”象征思念的远方。
  3.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昔为酒客莺花绕,今作禅林水竹居”,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和对现在生活的满足,以及对远方故人的思念。通过对比过去放荡的生活和现在清静的禅林生活,展现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1. 酒客莺花:象征过去放荡不羁的生活。
  2. 禅林水竹:象征现在清静的禅宗生活。
  3. 春风纵棹: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4. 北望淮山:象征对远方故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笔端万字压严徐”中的“严徐”指的是什么? A. 严助和徐乐 B. 严肃和徐缓 C. 严寒和徐风 D. 严密和徐徐

  2. 诗中“昔为酒客莺花绕”表达了作者过去的什么生活状态? A. 清静的禅林生活 B. 放荡不羁的生活 C. 追求官职的生活 D. 隐居山林的生活

  3. 诗中“贱子已捐干禄学”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放弃? A. 追求官职的学问 B. 禅宗的修行 C. 酒客的生活 D. 文学创作

  4. 诗中“北望淮山正忆渠”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思念? A. 过去的自己 B. 远方故人 C. 禅林的生活 D. 酒客的生活

答案:1. A 2. B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谢逸的《溪堂集》:收录了谢逸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2.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可以与谢逸的诗作进行对比。

诗词对比:

  1. 谢逸的《游泉庵寺怀璧上人以徐飞锡杖出风尘为韵探得徐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达了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但谢逸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和对现在生活的满足,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选注》:收录了谢逸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2. 《溪堂集》:谢逸的诗文集,收录了他的多首诗作和散文。
  3.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谢逸的创作背景和文学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