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王守游明水 其二》
时间: 2025-01-11 02:57: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拥云鬟扫夕霏,千林浮翠发初晞。雷音震谷朱轮转,霞影摇空綵旆飞。晓雾拂襟怜冉弱,晚风掀袂爱清微。夕阳楼上吹笳管,归骑遥瞻两塔巍。
白话文翻译:
山峦如云鬟般拥抱着晚霞,千林的翠色在初露的晨光中浮现。雷声震动山谷,红色的车轮转动,霞光在空中摇曳,彩旗飘扬。清晨的雾气轻拂衣襟,令人怜爱其柔弱,晚风掀起衣袖,让人喜爱其清凉。夕阳下的楼台上吹奏着笳管,归来的骑手远远望见两座高塔巍峨耸立。
注释:
- 云鬟:比喻山峰如女子盘起的头发。
- 夕霏:傍晚的云霞。
- 初晞:初露的晨光。
- 雷音震谷:形容雷声响亮,震动山谷。
- 朱轮:红色的车轮,这里可能指装饰华丽的车辆。
- 綵旆:彩色的旗帜。
- 冉弱:柔弱的样子。
- 清微:清凉微妙。
- 笳管:古代的一种管乐器。
- 两塔巍:两座高塔巍峨耸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逸,字无逸,号溪堂,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绘山水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这首诗是他在陪同王守游览明水时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陪同王守游览明水时所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水景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诗中“山拥云鬟扫夕霏”一句,以女子云鬟比喻山峰,形象生动,而“千林浮翠发初晞”则进一步以翠色浮现的林木来描绘晨光初露的景象,给人以清新之感。后文通过雷声、霞光、彩旗等元素的描绘,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色彩感。结尾处“夕阳楼上吹笳管,归骑遥瞻两塔巍”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壮观的氛围,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拥云鬟扫夕霏”:以女子云鬟比喻山峰,形象地描绘了山峦拥抱晚霞的景象。
- “千林浮翠发初晞”:描绘了晨光初露时,林木翠色浮现的清新景象。
- “雷音震谷朱轮转”:通过雷声震动山谷的描绘,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震撼力。
- “霞影摇空綵旆飞”:以霞光和彩旗的飘扬,增添了画面的色彩感和动感。
- “晓雾拂襟怜冉弱”:描绘了清晨雾气轻拂衣襟的柔弱景象,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怜爱。
- “晚风掀袂爱清微”:以晚风掀起衣袖的清凉,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喜爱。
- “夕阳楼上吹笳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壮观的氛围,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 “归骑遥瞻两塔巍”:以归来的骑手远远望见两座高塔的巍峨,增强了画面的壮观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拥云鬟”将山峰比喻为女子的云鬟,形象生动。
- 拟人:如“夕霏”被描绘为被山峦拥抱,赋予了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雷音震谷朱轮转,霞影摇空綵旆飞”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意象分析:
- 山峦、云鬟、夕霏:描绘了山峦拥抱晚霞的景象,形象生动。
- 千林、翠色、初晞:描绘了晨光初露时,林木翠色浮现的清新景象。
- 雷音、朱轮、霞影、綵旆:通过雷声、霞光、彩旗的描绘,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色彩感。
- 晓雾、晚风、笳管、两塔: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壮观的氛围,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山拥云鬟扫夕霏”中的“云鬟”比喻的是什么? A. 山峰 B. 云彩 C. 女子 D. 树木
-
“千林浮翠发初晞”中的“初晞”指的是什么? A. 初升的太阳 B. 初露的晨光 C. 初绽的花朵 D. 初醒的鸟儿
-
“雷音震谷朱轮转”中的“朱轮”可能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车轮 B. 红色的山峰 C. 红色的云彩 D. 红色的花朵
-
“夕阳楼上吹笳管”中的“笳管”是什么? A. 古代的一种管乐器 B. 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C. 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D. 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
答案:
- A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 杜甫的《望岳》:通过对泰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赞美。
诗词对比:
- 谢逸的《陪王守游明水》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水景色,但谢逸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而王维的诗则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意境营造。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谢逸诗集》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