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棹孤舟 题月下抚琴图》

时间: 2025-01-26 03:16:52

露下天坛秋月皎。

閒来此、豁舒襟抱。

细拂冰弦,闲调玉轸,弹曲广陵仙操。

思入冥冥尘虑扫。

绕十指、鹤鸣鸾啸。

流水高山,子期何在,不见赏音人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露下天坛秋月皎。閒来此豁舒襟抱。细拂冰弦,闲调玉轸,弹曲广陵仙操。思入冥冥尘虑扫。绕十指鹤鸣鸾啸。流水高山,子期何在,不见赏音人到。

白话文翻译:

在露水下的天坛,秋月显得格外明亮。我闲来无事,心胸开阔,放松自我。轻轻拨动冰冷的琴弦,随意弹奏着玉轸,演奏广陵的仙乐。思绪飘入无边的沉寂,尘世的烦恼也随之消散。指间旋律如同仙鹤鸣叫、凤凰啼唱。流水与高山相伴,钟子期你在哪里呢?我看不到赏音的人到来。

注释:

  • 露下:露水之下。
  • 天坛:古代祭天的场所,象征空间与宁静。
  • :开阔,舒展。
  • 冰弦:指琴弦冰冷,形容乐器的清脆。
  • 玉轸:古代的乐器。
  • 广陵仙操:指广陵的古代乐曲,以其优美著称。
  • 冥冥:指深邃的、模糊的状态。
  • 子期:钟子期,古代著名的音乐家,意在表达对知音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倪谦,明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常体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倪谦写《明月棹孤舟》时,正值秋天,夜晚的月色明亮,诗人感受到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氛围,因而产生了抚琴的冲动。这首诗表现了他内心的孤寂与对知音的渴望,反映了明代士人的孤独情怀。

诗歌鉴赏:

《明月棹孤舟》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诗,诗人在月下独自抚琴,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自我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孤独与对知音的思念。诗的开头“露下天坛秋月皎”,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露水,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肃杀与诗人的孤独。接着,诗人用“闲来此豁舒襟抱”表达了他在这种环境中的放松与自在,似乎在逃避尘世的烦恼。

细腻的描写如“细拂冰弦,闲调玉轸”让人感受到音乐的清脆与灵动,琴音在夜空中回荡,带来一种超脱的美感。然而,随着思绪的深入,诗人却发现自己仍然在无边的孤寂中,渴望与知音的相聚。最后一句“子期何在,不见赏音人到”更是将孤独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知音的无尽思念与渴求。

整首诗以月下抚琴为主线,结合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思与对友谊的珍视。诗中清新优雅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交织,使其成为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露下天坛秋月皎:描绘秋天夜晚明亮的月光。
  2. 閒来此豁舒襟抱:表达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心情的放松。
  3. 细拂冰弦,闲调玉轸:描写抚琴的细腻动作和清脆的琴音。
  4. 弹曲广陵仙操:提到广陵的古曲,暗示诗人的音乐造诣。
  5. 思入冥冥尘虑扫:表明思绪沉入无边的宁静中,尘世的烦恼渐渐消失。
  6. 绕十指鹤鸣鸾啸:琴音悠扬,仿佛仙鹤和凤凰在鸣叫。
  7. 流水高山,子期何在:意在表达对知音钟子期的思念。
  8. 不见赏音人到:强调孤独,渴望知音相聚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鹤鸣鸾啸”比喻琴声的悠扬。
  • 对仗:如“流水高山”,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拟人:“流水”与“高山”似乎在与诗人对话,增强诗歌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抚琴的意象探讨了孤独、思念与对知音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考的时刻。
  • 露水:象征清新与宁静。
  • :象征艺术与内心的表达。
  • 流水与高山:象征自然的伟大与音乐的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子期”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钟子期
    • C) 杜甫
  2. 诗人抚琴时的心境是什么样的?

    • A) 忧伤
    • B) 自在
    • C) 愤怒
  3. 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春天的花
    • B) 秋天的月亮
    • C) 夏天的雨

答案

  1. B) 钟子期
  2. B) 自在
  3. B) 秋天的月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倪谦的《明月棹孤舟》更多地表现了孤独与对知音的渴望,而李白则展现了饮酒作乐与抒发豪情的状态。两者都在月下进行思考,但情感的侧重点不同,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技巧》
  • 《倪谦传》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月棹孤舟》这首诗的情感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