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棹孤舟 题吴江徐检讨孤舟垂钓图》

时间: 2025-01-26 03:09:52

甫里先生何处是。

家住近、垂虹亭子。

著罢新书,开门闲望。

但见一湖烟水。

放棹偶然垂钓饵。

人道是、松陵渔史。

若问羊裘,投竿何所,应在白苹洲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月棹孤舟 题吴江徐检讨孤舟垂钓图
作者: 毛奇龄 〔清代〕

甫里先生何处是。
家住近垂虹亭子。
著罢新书,开门闲望。
但见一湖烟水。
放棹偶然垂钓饵。
人道是松陵渔史。
若问羊裘,投竿何所,
应在白苹洲里。

白话文翻译

这位甫里先生住在哪里呢?
听说他家就在近垂虹亭子。
他写完新书,轻松地推开门眺望,
只见湖面上烟雾缭绕。
他偶然放下小船,垂钓于水中。
人们都说他是松陵的渔夫。
如果问他穿的羊皮衣,钓竿钓到哪里,
应该是在白苹洲那边。

注释

  • 甫里:指诗中提到的一个人,可能是指某位隐士或文人。
  • 垂虹亭子:地名,可能是指吴江附近的一个景点。
  • 著罢:写完。
  • 新书:指新近完成的书籍。
  • 湖烟水:湖面上的雾气,形容湖水的空灵和迷蒙。
  • 放棹:指摇桨的动作。
  • 松陵渔史:松陵是一个地名,渔史可能指的是渔夫或与钓鱼相关的事情。
  • 羊裘:羊皮做的衣服。
  • 白苹洲:指的是一个地名,可能是钓鱼的好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奇龄,清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常流露出隐逸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吴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士人多追求隐逸和清净生活,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正是这种心态的体现。

诗歌鉴赏

这首《明月棹孤舟》描绘了一幅清幽的湖畔垂钓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以“甫里先生何处是”引入,生动地勾勒出一个文人雅士的形象。接下来,诗中提到的“家住近垂虹亭子”显示了诗人对地理环境的熟悉,暗示了他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著罢新书,开门闲望”一语,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诗人的内心宁静,正如湖面上的烟水,朦胧而又美丽。随后的垂钓描写则展现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似乎在暗示着一种隐士的理想生活。

整首诗在语言上也非常讲究,运用了细腻的描绘和轻松的语调,给人一种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感觉。结尾的“白苹洲里”则留下了美好的想象空间,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甫里先生何处是。”:提出问题,引发读者好奇。
  • “家住近垂虹亭子。”:定位了甫里先生的居住地,增加了真实感。
  • “著罢新书,开门闲望。”:表现诗人的闲适生活,和对自然的关注。
  • “但见一湖烟水。”:描绘湖面烟雾的宁静景象,营造氛围。
  • “放棹偶然垂钓饵。”:描述了垂钓的动作,展现生活的惬意。
  • “人道是松陵渔史。”:引入人们对他的身份的看法,体现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 “若问羊裘,投竿何所,”:引发思考,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
  • “应在白苹洲里。”: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结尾有留白之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面比作“烟水”,增加了意象的美感。
  • 拟人:将自然的状态拟人化,表达诗人对自然的情感。
  • 对仗:在句子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清代士人追求清闲与自由的生活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清宁和明亮,暗示内心的明净。
  • 孤舟:代表独立与自由,象征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
  • 烟水:象征恬静与朦胧,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 白苹洲:象征着理想与归属,是诗人向往的钓鱼之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甫里先生的居住地是哪里? A. 松陵
    B. 垂虹亭子
    C. 白苹洲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羊裘”指的是什么? A. 鱼竿
    B. 羊皮衣
    C. 渔网
    答案:B

  3. 诗人写完新书后做了什么? A. 外出游玩
    B. 闲望湖面
    C. 读书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歌子》:李煜
  • 《江雪》:柳宗元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常建

诗词对比

  • 毛奇龄的《明月棹孤舟》和柳宗元的《江雪》都展现了自然中隐逸生活的主题,但毛奇龄更侧重于轻松悠闲的情景描绘,而柳宗元则体现了孤独和凄清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毛奇龄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评价》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