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 三泖渔庄雅集图,为非石赋》
时间: 2025-01-26 04:42: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薄阴不散湖天暮,一丸飞破云影。
积翠苔矶,嫩寒帘幕,早是离筵乍整。
眠鸥梦警。又叶响菰蒲,挂帆风紧。
惜别回头,九峰如睡髻鬟冷。
华年容易去也,叹欢悰渐减,鸿泥重认。
明月街头,软红尘里,两地相思分领。
暗搔吟鬓,怕倦侣天涯,带围消损。
一笛山阳,醉魂愁又醒。
白话文翻译
薄薄的阴云遮住了湖面,天色渐渐暗下来,一轮明月飞破了云的影子。
绿苔覆盖的礁石,寒意渐浓的帘幕,离别的宴席已经开始准备。
打盹的鸥鸟惊醒了一梦,叶子在菰蒲间轻轻摇曳,帆船在紧风中航行。
回望离别,九座山峰如同沉睡的女子,发髻微凉。
华年易逝,感叹欢愉逐渐减少,往日的重聚如同鸿雁归来时的泥泞。
明月照在街头,尘世柔和,彼此的思念在两地分离。
暗自抚摸鬓发,担心疲惫的伴侣在天涯,围绕着心情逐渐消散。
一曲笛声在山阳响起,醉意与忧愁交织又醒来。
注释
- 薄阴:形容天空中薄薄的云。
- 湖天暮:湖面与天空交接之处,傍晚的景象。
- 一丸飞破云影:指明月如同一个小球,飞跃过云影。
- 积翠苔矶:绿苔覆盖的礁石。
- 嫩寒帘幕:形容寒意渐浓的帘幕。
- 离筵:离别的宴席。
- 眠鸥:打盹的海鸥。
- 九峰:指远处的九座山峰。
- 华年:美好的年华。
- 鸿泥:比喻再次相聚的艰难。
- 暗搔吟鬓:暗自轻抚自己的鬓发,表达心情的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延介(约1680年-约1730年),字子翔,号白云山人,清代诗人,擅长诗文。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
《台城路 三泖渔庄雅集图,为非石赋》写于作者与友人雅集之际,诗中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离别的感伤,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情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离别之际的复杂心理。开头几句以“薄阴不散湖天暮”引入,渲染出一种渐趋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周围的山水与自然景象,意象丰富,蕴含着深厚的感情。明月、绿苔、海鸥等意象,不仅构成了优美的自然画面,也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在“惜别回头,九峰如睡髻鬟冷”一句中,诗人以“九峰”比拟离别的心情,体现了对离去的无奈与惆怅。华年易逝,欢愉渐减,诗人展现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带有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无奈。
最后,笛声的响起仿佛将诗人从醉意中唤醒,愁绪再度涌上心头。全诗以浓烈的情感与细腻的描写相结合,带给读者一种深沉的共鸣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薄阴不散湖天暮:描绘了黄昏时分,薄云笼罩着湖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显沉重的气氛。
- 一丸飞破云影:明月出现,打破了空中的阴霾,象征着希望与光明。
- 积翠苔矶,嫩寒帘幕:描写了自然景色,绿苔和寒帘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离别的氛围。
- 眠鸥梦警:海鸥的叫声唤醒了沉睡的梦境,寓意离别的来临。
- 惜别回头:表达了对离别的依依不舍。
- 华年容易去也:感慨青春易逝,时光如流水。
- 明月街头:明月映照着街头,象征着思念与情感的交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九峰比喻为“睡髻”,形象而生动,展现了离别的意境。
- 拟人:眠鸥、叶响等描写使自然充满生机与情感。
- 对仗:如“明月街头,软红尘里”,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致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反映了人们在离别时的复杂心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思念与希望。
- 湖天:代表宁静的生活环境。
- 九峰:象征着离别的无奈与思乡之情。
- 笛声:寓意着情感的疏离与心灵的触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薄阴不散湖天暮”描绘的是哪个时间段的景象?
- A. 早晨
- B. 中午
- C. 黄昏
- D. 深夜
- 答案: C
-
“华年容易去也”中“华年”指的是什么?
- A. 年轻的岁月
- B. 芳香的花朵
- C. 繁华的城市
- D. 美好的友谊
- 答案: A
-
诗中用于表现离别情感的意象是哪个?
- A. 明月
- B. 笛声
- C. 九峰
- D. 绿苔
- 答案: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台城路 三泖渔庄雅集图,为非石赋》均以明月为意象,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李白的诗歌更直接,而戴延介的作品则通过自然描写渲染情感,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记》
- 《古典诗词赏析》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