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其二 虎豹》

时间: 2025-04-28 17:04:16

宁如虎豹无朋党。

食人原不知功赏。

胆弱再惊兵。

思家徒暂生。

破衣常着内。

谁使贫中畏。

自贵有真愚。

喜非先圣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宁如虎豹无朋党。
食人原不知功赏。
胆弱再惊兵。
思家徒暂生。
破衣常着内。
谁使贫中畏。
自贵有真愚。
喜非先圣徒。

白话文翻译

宁愿像虎豹一样孤独,不必结交朋党。
食人的人根本不在乎你的功劳和赏赐。
胆小的人总是要惊慌失措。
想家只是一时的感伤。
破衣常常身上穿着,
谁让自己在贫穷中感到畏惧。
自以为有真才实学的人,
其实是喜欢与古代圣人无关的徒劳之事。

注释

  • 朋党:指结交的朋友或党派,这里指不需要依附于他人。
  • 食人:比喻那些危害他人的人。
  • 胆弱:指胆子小,容易受到惊吓。
  • 思家:思念家乡,想念亲人。
  • 破衣:指衣衫褴褛,形容贫穷。
  • 贫中畏:在贫困中感到恐惧。
  • 真愚:自认为聪明的人,其实愚蠢。
  • 喜非先圣徒:喜欢与古代圣人无关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绮,现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关注社会底层和人们的内心世界。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社会变迁的背景下,诗人试图表达对世俗社会及人际关系的批判,反映出对真实自我的追求。诗中表达了对名利的弃绝和对内心自由的渴望。

诗歌鉴赏

《菩萨蛮 其二 虎豹》通过对比虎豹的孤独与人际关系中的虚伪,揭示出在社会中生存的艰难与对真正自我的反思。开头一句“宁如虎豹无朋党”,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结交朋党的不屑,认为孤独的虎豹反而更为真实。接下来“食人原不知功赏”则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冷漠与无情,强调即使努力也难以得到应有的回报。

诗中“胆弱再惊兵”反映了人们在压力面前的脆弱,而“思家徒暂生”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只是短暂的情绪,难以改变现实的困境。破衣与贫穷的描绘,显示出社会底层的艰辛与无奈。“自贵有真愚”,表现出诗人对那些自以为是的人的讽刺,强调真正的智慧在于拒绝浮华,追求内心的真实。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通过对比与反讽,传达了对真实人生的思考与追求,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宁如虎豹无朋党:宁愿孤独如虎豹,不愿依附于他人。
  2. 食人原不知功赏:那些危害他人的人,对你的努力和成就无动于衷。
  3. 胆弱再惊兵:胆小的人在危机中更容易恐惧和慌乱。
  4. 思家徒暂生:思念家乡的情感只是暂时的,不会改变生活的困境。
  5. 破衣常着内:身上常常穿着破旧的衣服,象征着贫穷。
  6. 谁使贫中畏:是谁让自己在贫穷中感到恐惧和无奈。
  7. 自贵有真愚: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是愚蠢。
  8. 喜非先圣徒:喜欢与古代圣人无关的事,表明对传统的反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虎豹”比作孤独的状态,强调独立。
  • 反讽:对那些自以为是的人进行讽刺,表达对社会现象的不满。
  • 对比:虎豹的孤独与人际关系的虚伪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个体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强调真实自我与社会浮华之间的冲突,体现了对名利的拒绝与对内心自由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虎豹:象征孤独和强大,代表一种独立的生存状态。
  • 破衣:象征贫穷与社会底层的艰辛。
  • 思家:代表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反映内心的柔软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宁如虎豹无朋党”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渴望友情
    B. 对孤独的接受
    C. 对社会的依赖

  2. “食人原不知功赏”中“食人”指的是什么? A. 物质享受
    B. 危害他人的人
    C. 朋友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真实自我的追求
    C. 对家庭的思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思乡之情的经典表达。
  • 《登高》(杜甫):对人生困境的深刻反思。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菩萨蛮》:两首诗都涉及思乡情,但《静夜思》更多表现个人情感,而《菩萨蛮》则有更强的社会批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现代诗歌概论》
  • 《黄绮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