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香阁诗》
时间: 2025-02-04 15:28:44意思解释
凝香阁诗
原文展示
有兵不若森于庭,发天下若庄于棚。
汗马不若繫于营,休兵要待民力生。
平章政事光禄卿,阁下万卷清香凝。
书生香,德生馨,况复爇鼎相熏蒸。
绿烟一缕风度棂,光禄燕寝寝不惊。
蝴蝶飞来窥枕屏,周公入梦话东征。
山甫依稀亦言并,天既反风禾稼登。
告以补衮垂鸿名,杨子进规为座铭。
有客如此真贤卿,有客如此真贤卿。
廪人饱粟,庖人馈鲭,燕昭台上千金轻。
钱唐博士起相庆,有如十八学士登蓬瀛。
白话文翻译
有兵器的力量不如庭院里的一片树木,
治理天下的智慧不如一个庄稼的棚子。
战马的英勇不如安静地系在军营,
休战还需等待百姓的力量复兴。
平章政事任职的光禄卿,阁下收藏的万卷书中香气凝聚。
书生的香气,德行的馨香,何况还有鼎中煮食的蒸气。
一缕绿烟轻轻飘散,随风透过窗棂,
光禄卿的燕寝里安静无惊。
蝴蝶飞来偷看屏风,周公在梦中谈论东征的事。
山甫也依稀说起此事,天已反风,禾稼丰登。
告知补衮的垂鸿名,杨子进规为座上的铭文。
如此有才德的客人,真是贤良的卿士。
廪人吃饱了粮食,庖人送来鲭鱼,
燕昭台上的千金显得轻如鸿毛。
钱唐的博士上任庆贺,
宛如十八学士一起登上蓬瀛。
注释
- 有兵不若森于庭:有兵力的防守不如庭院中的树木茂盛,隐喻防守的力量。
- 平章政事光禄卿:光禄卿为官职,平章政事指参与朝政的官员。
- 书生香,德生馨:书生的书香和品德的馨香,强调文化和道德的重要性。
- 周公入梦:周公是周朝的开国元勋,常被人们敬仰,梦中的谈话象征着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80-1350),字季明,号阮亭,元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风多关注社会现实,作品充满了对民族前途和社会政治的思考。
创作背景
《凝香阁诗》创作于元代时期,社会动荡,政治不稳,作者通过诗歌表达对时局的关注与对文人文化的推崇,反映出对和平与安宁的追求。
诗歌鉴赏
《凝香阁诗》是一首主题深远、意蕴丰富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士人文化和道德的追求,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比“有兵”与“森于庭”,展现出对物质力量的反思,强调精神文化的重要性。接着,诗人用“平章政事光禄卿”描绘出一位理想的官员形象,传达出对文官的崇敬和期望。
在语言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生动形象。比如“书生香,德生馨”,用香气来象征人的德行和文化修养,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此外,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和典故,如周公、杨子等,增强了诗的文化厚度,使得诗意更为丰富。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理想的阐述,更是对社会责任的呼唤,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社会的深切关怀与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哲理,杨维桢展现出了一幅关于文化与道德、战争与和平的宏大画卷,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有兵不若森于庭:强调文化与道德的力量。
- 发天下若庄于棚:治理应以民生为重。
- 汗马不若繫于营:战斗的英勇不如安静的防守。
- 休兵要待民力生:恢复和平需要民众的力量。
- 平章政事光禄卿:理想的官员应具备的品质。
- 阁下万卷清香凝:丰富的文化积累是治理的基础。
- 书生香,德生馨:文化和道德的相互关系。
- 绿烟一缕风度棂:描绘出和谐美好的环境。
- 光禄燕寝寝不惊:安宁的生活状态。
- 蝴蝶飞来窥枕屏:自然之美与生活的细腻。
- 周公入梦话东征:历史人物的引入,强调文化的传承。
- 山甫依稀亦言并: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 天既反风禾稼登:自然规律与人事的关系。
- 告以补衮垂鸿名:政策的有效性与民生的关系。
- 杨子进规为座铭:强调治国理政的重要性。
- 有客如此真贤卿:对贤良士人的赞美。
- 廪人饱粟,庖人馈鲭:民生富足的象征。
- 燕昭台上千金轻:文化与财富的关系。
- 钱唐博士起相庆:学术的尊重与地位的提升。
- 有如十八学士登蓬瀛:对知识分子的崇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化比作香气,强调其无形的力量。
- 拟人:将自然景象如蝴蝶、绿烟赋予情感,增强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廪人饱粟,庖人馈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文化与道德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表达了对贤良政治的期待,以及对和平社会的向往。诗人在关注社会现实的同时,也渗透了对个人修养的追求,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兵:象征力量和战争。
- 庭:象征安宁与自然。
- 书生:象征文化与知识。
- 烟:象征气氛与情感。
- 蝴蝶:象征美与自然的和谐。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赋予了诗更深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光禄卿”是什么样的官职?
- A. 军事指挥官
- B. 主管财政的官员
- C. 参与朝政的官员
-
诗中提到的“周公”是谁?
- A. 周朝的开国元勋
- B. 一位著名的文学家
- C. 一位历史学家
-
诗中用“书生香”来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文化与道德
- C. 战斗力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社会责任及文化追求上的异同。白居易更侧重于个人经历与感受,而杨维桢则更关注文化与社会的整体。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
- 《杨维桢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