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胡秘书
作者: 魏了翁
祠官环邃殿,晰燎向晨光。
工有歌咸夏,人无问国庠。
豆笾陈吉飨,磬管奏和锵。
盛事留篇什,赓酬愧不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祠堂的官员在幽静的殿堂里,朝阳洒下光芒。工匠们在唱着夏天的歌谣,而没有人问起国家的学校。祭品在豆笾上摆放,乐器的声音和谐悦耳。盛大的仪式留下了诗篇,但对于自己的才华却感到惭愧,不敢张扬。
注释:
字词注释:
- 祠官:指负责管理祠堂的官员。
- 环邃殿:环绕着幽静的殿堂。
- 晰燎:清晰的火光,指朝阳的光辉。
- 国庠:古代学校的代称。
- 豆笾:一种盛食物的器具。
- 磬管:乐器,磬是一种打击乐器,管则指管乐器。
- 赓酬:指继续唱和,回应的意思。
- 不扬:不敢张扬。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国庠”暗指古代的教育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和文化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040-?),字子升,号集庵,宋代诗人,以词作见长。他的诗风清新洒脱,常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魏了翁担任地方官员时,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观察与思考。诗中表现了对民间生活的关注,以及对教育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清晨的场景,展现了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开篇的“祠官环邃殿,晰燎向晨光”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的环境,光明的象征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接着,诗人通过“工有歌咸夏,人无问国庠”表达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教育的漠视,这种对教育的忽略让人深感忧虑。诗中“豆笾陈吉飨,磬管奏和锵”则描绘了祭祀的庄严与美好,隐含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最后的两句,诗人自谦地表达了对盛事的感慨,虽然留下了诗篇,但内心却感到惭愧与不安,这种情感深切动人。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上真挚,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祠官环邃殿:描绘了一个祠堂的环境,暗示神圣与庄严。
- 晰燎向晨光:晨光的清晰照耀,象征着新的开始。
- 工有歌咸夏:工匠们在夏天歌唱,表现了生活的乐趣。
- 人无问国庠:人们对教育的漠视,反映了社会风气。
- 豆笾陈吉飨:盛筵的景象,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珍惜。
- 磬管奏和锵:音乐的和谐,营造了美好的氛围。
- 盛事留篇什:盛大的仪式留下了诗篇,表现了文学的价值。
- 赓酬愧不扬:诗人自谦,不敢过于张扬自己的才华。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比了工匠的欢愉与教育的缺失,突出社会的矛盾。
- 象征:晨光象征新的希望,祭品象征对传统的敬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尤其是对教育的重视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流露出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谦虚与不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晨光: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祠堂:象征着传统与文化的根基。
- 豆笾:代表着祭祀与对先贤的敬仰。
- 音乐:象征着和谐与人们的美好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工有歌咸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教育的重视
B. 对生活的热爱
C. 对传统的尊重
(答案:B) -
“盛事留篇什”中的“篇什”指的是什么?
A. 诗篇
B. 文章
C. 乐曲
(答案:A) -
诗人为何感到“愧不扬”?
A. 因为没有参加盛会
B. 因为对自身才华的自谦
C. 因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魏了翁与李白的作品都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但李白更注重豪放与个性,而魏了翁则关注社会现实与文化传承。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魏了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