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刘左史光祖之生正月十日李夫人之生以十九日赋两词寄之)》

时间: 2025-01-11 11:06:57

老眼静中看。

知我其天。

纷纷得失了无关。

花柳乾坤春世界,著我中间。

世念久阑珊。

随寓随安。

人情犹望衮衣还。

我愿时清无一事,尽使公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眼静中看。知我其天。纷纷得失了无关。花柳乾坤春世界,著我中间。世念久阑珊。随寓随安。人情犹望衮衣还。我愿时清无一事,尽使公闲。

白话文翻译

我在静静地观察着这个世界,了解我自己的命运。那些纷纷扰扰的得失与我无关。在这充满花柳与春意的世界中,我自处其中。世间的念头已久远而变得模糊。我随意寄情于此,安然自得。人们依旧期望朝廷能恢复旧时的繁华。我希望时光清明,没有任何烦恼,让你我都能安闲自在。

注释

  • 老眼:年老的眼睛,指年纪大了,眼光看得更为平静。
  • 乾坤:宇宙,天地。
  • 阑珊:意指消散、模糊,形容对世事的淡漠。
  • 衮衣:古代帝王的服装,象征权威与富贵。
  • 尽使公闲:希望对方能有闲暇时光,享受生活的自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了翁,号梦阮,宋代诗人,擅长词作,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夫人生日之际,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世事的淡然,体现了诗人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魏了翁的《浪淘沙》透过一位老者的视角,传递出一种深刻的生活哲学。诗作开篇以“老眼静中看”引入,迅速带出诗人的心境,展现出对人生的洞察与反思。在“知我其天”中,诗人表现出对命运的认知,似乎已不再执着于得失。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个充满花柳气息的春日世界,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归属感。

在“世念久阑珊”的句子中,诗人感慨世事的变迁与无常,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随后的“随寓随安”则反映出诗人对个人生活的随性与自在,这种心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可贵。最后,诗人以“我愿时清无一事,尽使公闲”结束,表达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希望自己和他人都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清净之地。

整首诗不仅通过清新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还体现了宋代士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与情感寄托,具有深远的思想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老眼静中看:年迈的人在静静地观察。
    • 知我其天:了解自己的命运。
    • 纷纷得失了无关:对世俗的得失毫不在意。
    • 花柳乾坤春世界,著我中间:描述春意盎然的世界,自己融入其中。
    • 世念久阑珊:对世事的思考已久,变得模糊。
    • 随寓随安:随意寄情,安然自得。
    • 人情犹望衮衣还:人们仍然盼望朝廷旧日的繁华。
    • 我愿时清无一事,尽使公闲:希望生活宁静,没有烦恼。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与对仗的手法,如“花柳乾坤”与“随寓随安”,展现了自然的生动与人心的安宁。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老者的视角探讨人生的得失与安宁,表达出对生活的释然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花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暗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衮衣:代表权力与繁华,反映出对世俗荣华的淡漠。
  • 清静:象征内心的平和与安宁,是诗人理想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老眼”指的是: A. 年轻人的眼睛
    B. 年老人的眼睛
    C. 动物的眼睛
    D. 画中的眼睛

  2. 诗人希望生活中没有: A. 花草
    B. 繁忙
    C. 朋友
    D. 清风

  3. “随寓随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虑
    B. 安然自得
    C. 抱怨
    D. 渴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魏了翁的作品更为淡泊宁静,前者更富有豪情与壮志,而后者则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平和态度。两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情怀与思想,但魏了翁更偏向于个人内心的安宁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魏了翁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