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竹枝词》

时间: 2025-01-10 21:57:00

湖头日日水光波,两两吴娃打桨过。

笑隔芙蓉不相识,向人犹自唱吴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湖头日日水光波,两两吴娃打桨过。
笑隔芙蓉不相识,向人犹自唱吴歌。

白话文翻译:

在湖边,日复一日,水面波光粼粼,
两位吴地的少女划着小船经过。
她们相隔着芙蓉花,互不相识,
却仍然对着人唱着吴地的歌。

注释:

  • 湖头:湖边。
  • 水光波:水面上闪烁的光波,形容水面波光粼粼的美景。
  • 吴娃:指吴地的女子,表现出吴地的地方特色。
  • 打桨:划船,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少女们在湖面上的活动。
  • 芙蓉:指荷花,常用来象征美丽与清纯。
  • 吴歌:吴地的民歌,具有地方色彩和文化特色。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吴娃”和“吴歌”都指向吴地(今江苏一带)的文化,展示了江南水乡的风情与人文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奕,元代诗人,擅长咏物抒情,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带有江南水乡的特有韵味。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元代,正值南方经济文化逐渐发展时期,诗人描绘了西湖美丽的自然景色与当地少女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部分面貌。

诗歌鉴赏:

《西湖竹枝词》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及其人文气息的诗作。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湖边少女的日常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开头两句“湖头日日水光波,两两吴娃打桨过”,勾勒出了一幅动人的水乡画面,水波荡漾,少女轻舟而过,画面中流动的水光与青春的活力相互映衬,呈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接下来的“笑隔芙蓉不相识,向人犹自唱吴歌”,则转向了人际关系的描绘。虽然彼此之间并不相识,但她们却在自然的背景下,毫无顾忌地唱着属于她们的歌,展现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这种描写不仅反映了少女的快乐与纯真,同时也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整首诗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湖头日日水光波”:描绘了湖面上日常的美丽景色,水光闪烁,给人一种生动的视觉印象。
    • “两两吴娃打桨过”:描写了吴地少女的形象,活泼而又富有地方特色。
    • “笑隔芙蓉不相识”:即使不相识,她们之间的欢笑依然传递着友好的气息。
    • “向人犹自唱吴歌”:突出少女们的生活状态,展现出她们的自由与快乐。
  • 修辞手法

    • 比喻:水光波比喻湖面的美丽。
    • 拟人:少女们的欢笑与歌声赋予了自然以灵性。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紧凑,呈现出对仗工整的美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少女的生活与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意象分析:

  • 水光波: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美的瞬息。
  • 吴娃:代表了青春与活力,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 芙蓉:象征美丽与纯洁,增强了诗的抒情性。
  • 吴歌:体现了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人们的生活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娃”指的是: A. 吴地的女子
    B. 江南的水鸟
    C. 湖中的鱼儿

  2. 诗中描绘的“水光波”主要表现了什么? A. 水的深度
    B. 水面上的美丽
    C. 湖水的清澈

  3. 诗人在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排比
    C. 夸张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唐代诗人李白的《庐山谣》相比,赵奕的《西湖竹枝词》更注重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情感和人际关系,而李白则更加强调自然景观的宏伟与壮丽。两者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江南水乡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