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兴和》

时间: 2025-01-10 22:20:38

未晓戒严程,鸣弓度塞城。

川云随地起,野火杂星明。

虎旅听笳动,銮旗傍跸行。

草清沙路软,浑觉马蹄轻。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早发兴和

作者: 金幼孜 〔明代〕

原文展示:

未晓戒严程,鸣弓度塞城。
川云随地起,野火杂星明。
虎旅听笳动,銮旗傍跸行。
草清沙路软,浑觉马蹄轻。

白话文翻译:

清晨尚未完全明亮,军队已经整装待发,弓箭声响起,穿过边塞的城池。
河面上的云彩随处而起,野外的火光如繁星般闪烁。
虎旅的军队听到了号角声,华丽的皇旗在队伍旁边飘扬。
草地清新,沙路柔软,骑马行走时,感觉马蹄轻快无比。

注释:

  • :警戒、戒备。
  • 鸣弓:指弓箭声响起,暗含战争的气氛。
  • 塞城:边境的城池,代表着防守和军事。
  • 川云:江河上的云彩,描绘自然景象。
  • 野火:野外的火光,象征着战斗或生机。
  • 虎旅:指虎贲军,勇猛的军队。
  • :一种乐器,通常用于军中号角或信号。
  • 銮旗:皇帝的旗帜,象征着权威和威仪。
  • 跸行:指皇帝出行的队伍。
  • 草清沙路软:形容环境优美,适合行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金幼孜,明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中,以描写自然和战争场景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军事紧张的时期,可能反映了当时的战事与军队出征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诗歌鉴赏:

《早发兴和》是一首描绘清晨出征场景的诗,展现了战士们的雄心壮志与自然景色的和谐美。诗人在开篇即以“未晓戒严程”引入,暗示了出征的紧迫和严峻。接着通过“鸣弓度塞城”描绘出军事行动的气氛,表现出一种庄重与威严。

而“川云随地起,野火杂星明”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出清晨的生机与活力,形成了与军队出征相互交融的画面。此时,战士们不仅面临着敌人的威胁,也与大自然中的元素形成了微妙的联系。

在“虎旅听笳动,銮旗傍跸行”的描写中,诗人刻画了军队的威武与皇权的威严,展现了出征过程中的庄重与肃穆。最后两句“草清沙路软,浑觉马蹄轻”则通过细腻的感觉描绘,表现出骑马行军的轻松与愉悦,暗示了士兵们的士气高昂。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结合的手法,构建了一幅出征的生动画面,传达出一种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未来的希望,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未晓戒严程:早晨尚未完全明亮,军队已经开始准备行动,暗示出征的紧迫感。
    • 鸣弓度塞城:弓箭声起,穿越边境城池,表现出军事的庄重。
    • 川云随地起:河流上的云彩随风飘动,描绘出清晨的生机。
    • 野火杂星明:野外的火光如星星般闪烁,象征着战斗与生机。
    • 虎旅听笳动:虎旅军队听到号角声,象征着即将出征的气氛。
    • 銮旗傍跸行:皇帝的华丽旗帜在队伍旁边飘扬,表现出威严。
    • 草清沙路软:环境清新,适合行军,描绘出轻松的状态。
    • 浑觉马蹄轻:骑马行走时感觉马蹄轻快,传达士兵们的愉悦情绪。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手法,如“鸣弓度塞城”与“川云随地起”形成对比。
    • 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出征的氛围与自然景色的和谐。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出征的庄重与期待,展现了士兵的勇敢与对国家的忠诚,同时也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形成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意境。

意象分析:

  • “鸣弓”:象征战争的号角,预示着出征的开始。
  • “川云”:自然的美景,展现出生命的活力。
  • “野火”:象征着战斗与生命力,暗示着不屈的精神。
  • “虎旅”:勇猛的军队,象征着力量与勇气。
  • “銮旗”:权威的象征,代表着皇权与尊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内容?

    • A. 自然风光
    • B. 军事出征
    • C. 个人情感
  2. “川云随地起”中的“川”指的是什么?

    • A. 河流
    • B. 山川
    • C. 大海
  3. “虎旅”指的是?

    • A. 旅行
    • B. 军队
    • C. 动物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现出豪情壮志,但更多强调个人情感,与金幼孜的诗在气氛上有些不同。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描绘出征的场景,但更侧重于友人之间的情感与离别的惆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金幼孜研究》
  • 《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 《唐诗宋词元曲:古典诗词的魅力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