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客九日游龙山以尘世难逢开口笑分韵得口字》

时间: 2025-04-27 07:51:49

踪步龙山颠,放舟龙荡口。

群然雁鹜行,杂之牛马走。

我拙不能诗,我病不能酒。

试问赏花人,还有菊花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踪步龙山颠,放舟龙荡口。
群然雁鹜行,杂之牛马走。
我拙不能诗,我病不能酒。
试问赏花人,还有菊花否。

白话文翻译

在龙山的顶峰漫步,放舟于龙荡的水口。
成群的雁鸭飞行,夹杂着牛马的走动。
我拙劣,不会作诗,我生病,不能喝酒。
请问赏花的人,还有没有菊花呢?

注释

  • 踪步:走动,行走。
  • 龙山:指的是龙山,可能是地名。
  • 龙荡口:指的是水口,可能是龙荡这个地方的水域。
  • 群然:成群的意思。
  • 雁鹜:指的是雁和鸭。
  • 杂之:夹杂在一起。
  • :笨拙,不灵巧。
  • :这里指的是身体不适。
  • 赏花人:指的是欣赏花卉的人。

典故解析

该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提及的“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高洁和坚韧,尤其是在重阳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赏菊是传统习俗之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汝进,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借景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前后,作者在龙山游玩,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对人情世故的感慨,寄托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龙山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感受。开头两句“踪步龙山颠,放舟龙荡口”,展示了作者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情景,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接着,诗中提到的“群然雁鹜行,杂之牛马走”,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显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我拙不能诗,我病不能酒”,则转向了作者的自我反思,表达了对自身局限的无奈,体现了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自身条件的矛盾。最后一句“试问赏花人,还有菊花否”,则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问,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描写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反思,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豁达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踪步龙山颠:意指在龙山的顶峰游玩,表现了闲适的生活状态。
  2. 放舟龙荡口:指在龙荡的水口放舟,进一步展示了与自然亲近的情景。
  3. 群然雁鹜行:描绘成群的雁和鸭在天空中飞行,体现出自然的生机。
  4. 杂之牛马走:牛和马在地面上走动,与飞翔的雁鸭形成对比,展现出自然的和谐。
  5. 我拙不能诗:表达作者自谦的态度,强调自己在诗词创作上的拙劣。
  6. 我病不能酒:进一步说明自身的局限,无法享受生活中的乐趣。
  7. 试问赏花人:向他人询问,表明对美好事物的关注与渴望。
  8. 还有菊花否:最后的提问,暗示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珍惜。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踪步龙山颠,放舟龙荡口”,展示了对仗的美感。
  • 比喻:无明显比喻,但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情感。
  • 拟人:自然景物中透出人情,营造出一种人和自然共融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绘与自我的反思,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暗含着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山:象征着高远与宁静,寄托了人对自然的向往。
  • 菊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在重阳节的背景下更显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刘汝进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龙荡口”指的是什么?

    • A. 一条河流
    • B. 一片草地
    • C. 一座山峰
    • D. 一处水口
  3.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无奈
    • C. 生气
    • D. 恐惧

答案

  1. C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登高》
  2. 王维《山居秋暝》
  3.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慨与人生的思考。
  • 《山居秋暝》: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