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游琼华岛四首 其三
原文展示:
玉树歌声绕北虚,朔风吹恨入南都。
六鳌不戴三山去,留与都人泣鼎湖。
白话文翻译:
玉树的歌声在北方的天空回荡,
北风带着怨恨吹入南方的都城。
六鳌不再承载三山离去,
只留下都城的人们在鼎湖泪流满面。
注释:
- 玉树:指的是美丽的树木,这里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北虚:北方的天空或空间。
- 朔风:北风,通常带有凛冽的寒意。
- 六鳌:传说中的六座山,象征着高大和巍峨。
- 三山:指的是三座名山,通常代表着高耸入云的山脉。
- 鼎湖:指的是鼎湖,可能与当地的水域有关,寓意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恽,元代诗人,字季然,号渔阳山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独特,情景交融,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游览琼华岛时,借岛上的景色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离愁别绪。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和对故乡的思念。开篇以“玉树歌声绕北虚”描绘了一个清幽而美丽的场景,这种美好却与作者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朔风吹恨入南都”,将北风与怨恨结合,暗示着作者内心的苦闷与不平,仿佛是这冷风带来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不满。最后两句中的“六鳌不戴三山去”,则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六鳌的离去意味着一种不可逆转的变化,只有留下的“都人泣鼎湖”更是深化了这种哀伤,象征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失去后的无奈。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绪,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惋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树歌声绕北虚: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画面,玉树的歌声在空中回响,象征着美好与欢愉。
- 朔风吹恨入南都:北风带着怨恨之情,暗示着作者对南方的都城的不满或思念。
- 六鳌不戴三山去:六鳌离开三山,象征着一种失落,意味着高大与美好的事物不再。
- 留与都人泣鼎湖:都城的人们因失去而悲伤,泪水流淌,表达对美好的追忆与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玉树的歌声比作美好的记忆,形象生动。
- 拟人:北风带有“恨”的情感,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北虚”与“南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围绕离别与思念,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无奈,体现了人对于失去的深切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树:象征美好与纯洁。
- 朔风:象征孤独与寒冷的情感。
- 六鳌、三山:代表着巍峨与伟大的理想或境界。
- 鼎湖:象征哀伤与怀念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玉树歌声”中“玉树”象征什么?
- A. 美好
- B. 丑陋
- C. 冷漠
-
诗中“六鳌”代表的意象是什么?
- A. 离别
- B. 高大
- C. 悲伤
-
“朔风吹恨”中“恨”是如何产生的?
- A. 对自然的不满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社会的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景象,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恽的《游琼华岛四首》与李白的《庐山谣》均涉及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但王恽更侧重于离别的沉重感,而李白则多表现对自然的赞美与李白的豪情。两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示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