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总统佛智师南还》

时间: 2025-01-11 02:17:47

白足毗耶不易逢,鬓丝禅榻偶相同。

经来震旦三千界,人在天龙八部中。

满送酒船浮北海,细薰香雾供南丰。

江东父老催飞锡,要沸潮音与海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足毗耶不易逢,鬓丝禅榻偶相同。
经来震旦三千界,人在天龙八部中。
满送酒船浮北海,细薰香雾供南丰。
江东父老催飞锡,要沸潮音与海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智师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白足毗耶(指高僧或佛教圣人)难得一见,且在禅榻上偶尔有相似的白发。自从他来到中国,传播佛教教义,影响了整个震旦(即中国)三千个界域,而他自身则如同在天龙八部中一般,处于众多信徒之中。送别时,满载美酒的船只在北海上浮动,细腻的香雾则是为南丰(指南方丰腴之地)而设。江东的父老乡亲们都急着催促他的离去,希望他能带去潮音,与海洋相通。

注释:

  • 白足毗耶:白足是指高僧,毗耶是佛教用语,形容其境界深厚。
  • 鬓丝:白发,象征年长和智慧。
  • 震旦:古代对中国的称呼。
  • 天龙八部:佛教中指众多天神和护法,象征复杂的信仰体系。
  • 江东:指长江下游地区,江东父老象征着百姓的期待和祝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与人生哲理。他的作品常常关注佛教文化和道家思想,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送别佛智师南归之际,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与不舍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状况。王恽通过这首诗寄托了对宗教文化的珍视和对师长的感激。

诗歌鉴赏:

本诗采用了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佛智师的深情厚谊。开篇即用“白足毗耶不易逢”道出高僧的珍贵,进一步通过“鬓丝禅榻偶相同”描绘出高僧的智慧与岁月的沉淀。中间部分“经来震旦三千界,人在天龙八部中”则表明了佛教在中国的广泛影响,体现了信仰与文化的交融。后两联则描绘了送别场景,酒船和香雾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表现出对离去者的祝福与期待。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高僧的敬仰,又有对平民百姓的关怀,构建了一个深邃的佛教文化背景,使得诗歌不仅仅是送别之辞,更是对信仰的礼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足毗耶不易逢:表达高僧的稀有与珍贵,暗示其深厚的道德与智慧。
  2. 鬓丝禅榻偶相同:通过白发和禅榻的意象,暗示高僧的年长和智慧的积累。
  3. 经来震旦三千界:表明佛教教义的传播广泛,影响深远。
  4. 人在天龙八部中:比喻信徒众多,反映出宗教的力量。
  5. 满送酒船浮北海:描绘送别的场景,表现出对高僧的敬意。
  6. 细薰香雾供南丰:通过香气的描写,展现一种神圣与祝福的氛围。
  7. 江东父老催飞锡:表现出乡亲们的期待与祝福。
  8. 要沸潮音与海通:用海潮音象征对佛教传播的渴望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僧与白足毗耶相提并论,强调其珍贵。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工整的对仗,增强了音韵美感。
  • 意象:运用酒船、香雾等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佛智师的敬仰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展现了宗教信仰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意象分析:

  • 白足:象征智慧与高尚的品德。
  • 禅榻:象征修行与内心的宁静。
  • 酒船:象征祝福与欢送。
  • 香雾:象征神圣与清净。
  • 潮音:象征信仰的传播与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恽是哪一个时期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2. “白足毗耶”中的“白足”指的是什么?
    A. 高僧
    B. 普通人
    C. 动物
    D. 自然现象

  3. 诗中提到的“江东父老”是指什么?
    A. 南方居民
    B. 北方居民
    C. 海上的人
    D. 佛教徒

答案:

  1. C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西林壁》 王安石
  • 《将进酒》 李白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题西林壁》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哲理的思考,虽然主题不同,但在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景物的描写上有相似之处。李白的《将进酒》则展现了对饮酒豪情的追求,两者都体现了浓厚的情感与人性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