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其二 凌云话别,和胡玉津韵》
时间: 2025-01-22 12:57:42意思解释
摸鱼儿 其二 凌云话别
作者: 张慎仪 〔清代〕
原文展示:
理征鞭又将去也,骊歌唱得声破。
别怀枨触浑无俚,况又自伤轗坷。
生憾者。问此去,青山更有谁知我。
欲留未可。且落叶扁舟,联吟拌醉,怅玉津渔火。
记倾盖。正是那时雪堕。岁华还虑虚过。
岚边行榼花间屧,准备嬉游最妥。
君恋么。便风絮,浪萍凄悄荒邮左。
明年春娜。有残月晓风,芦沟杨柳,寻梦正无那。
白话文翻译:
我又要启程了,马鞭一挥,骊歌响起,声声入耳。
告别时的心情复杂,难以言表,尤其是自己也感到心伤。
我心中有遗憾,问这次离去,青山之中,还有谁会记得我?
想留也无法,只能看落叶随舟漂流,吟唱间又饮酒,感叹那玉津的渔火。
记得那时我们共同的欢笑,正是雪花飘落的时节,岁月总是让人担忧虚度。
在岚气弥漫的山边,花间行走,准备嬉游是最妥的选择。
你是否也在思念?就像风中的絮,浪中的萍,凄凉而荒凉。
明年春天来时,依然会有残月晨风,芦沟边的杨柳,梦中寻觅正无处可寻。
注释:
- 骊歌:古代一种歌谣,常用于送别。
- 枨触:指别离时的感触,难以言说的情感。
- 轗坷:指心中积郁的伤痛。
- 落叶扁舟:比喻生命的漂泊和无常。
- 玉津渔火: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往事的怀念。
- 倾盖:指情谊深厚,形影不离的交往。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骊歌”常用作送别之曲,体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雪堕”暗指冬季的寒冷,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往事的淡漠。“芦沟杨柳”则是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希望和新的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慎仪,清代诗人,以抒情诗著称,作品多描绘离别、思念、自然风光,情感真挚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即将离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
诗歌鉴赏:
《摸鱼儿 其二》是一首充满感伤的送别诗,张慎仪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离别的复杂情感。诗开头描绘了启程的场景,骊歌响起,伴随着马鞭的挥动,显示出一种即将离去的决然态度。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离别的无尽思索与情感的纠结。诗人自述别怀中夹杂着伤感,似乎在问青山之间,是否还有人会记得自己的存在,这种孤独感让人心生感慨。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以“落叶扁舟”暗喻人生的漂泊与无常,渔火的怅惘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遥不可及的温暖与怀旧。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旧日时光的怀念,尤其是“明年春娜”的提及,寓意着希望与新生。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修养与细腻的情感表达。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承载了丰富的情感,令人感同身受,仿佛能够触摸到那份离愁别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理征鞭又将去也:表明作者将要出发,暗示离别。
- 骊歌唱得声破:骊歌响起,声声入耳,表达着送别的氛围。
- 别怀枨触浑无俚:告别时的复杂情感难以言表。
- 况又自伤轗坷:内心的痛苦加重,感到更为伤感。
- 生憾者:表达内心的遗憾。
- 问此去,青山更有谁知我:对未来的迷茫和孤独感。
- 欲留未可:想要留住却无能为力。
- 且落叶扁舟:生命的漂泊与无常。
- 联吟拌醉,怅玉津渔火:通过吟唱与饮酒,寄托对往事的怀念。
- 记倾盖:回忆与友人的美好时光。
- 岁华还虑虚过:对时间流逝的担忧。
- 岚边行榼花间屧:在自然中游玩,享受生活。
- 君恋么:询问对方是否也在思念。
- 便风絮,浪萍凄悄荒邮左:描绘孤独的思念之情。
- 明年春娜:寄望于未来的美好时光。
- 有残月晓风,芦沟杨柳,寻梦正无那:对春天的怀念与对梦想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落叶扁舟”比喻人生的漂泊。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相结合,如“怅玉津渔火”。
- 对仗:整首诗在音韵和结构上保持了对称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展开,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情感真挚而细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骊歌:象征送别之情,承载着深厚的情感。
- 落叶:象征生命的无常与岁月的流逝。
- 渔火:代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怀念。
- 杨柳:春天的象征,寓意着生命的希望与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骊歌”最主要的意义是什么? a) 赞美
b) 送别
c) 祝福
d) 欢庆 -
填空题:诗中“欲留未可,且__,联吟拌醉,怅玉津渔火。”
-
判断题:诗中“明年春娜”暗示着对未来的绝望。 (对/错)
答案:
- b) 送别
- 落叶扁舟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张慎仪《摸鱼儿 其二》与李白《送友人》: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离别的伤感,张慎仪更注重内心的细腻情感,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豪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