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后夕侍宴》
时间: 2025-02-04 15:27: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上轩星正,云间湛露垂。礼容过渭水,宴喜胜瑶池。彩雾笼花烛,升龙肃羽仪。君臣欢乐日,文物盛明时。帘卷银河转,香凝玉漏迟。华封倾祝意,觞酒与声诗。时平物茂岁功成,重翟排云到玉京。四海未知春色至,今宵先入九重城。银烛金炉禁漏移,月轮初照万年枝。造舟已似文王事,卜世应同八百期。汉主承乾帝道光,天家花烛宴昭阳。六衣盛礼如金屋,彩笔分题似柏梁。
白话文翻译
天上的轩星正明亮,云间的露水垂落。礼仪之盛超过渭水,宴会的喜悦胜过瑶池。彩雾笼罩着花烛,升起的龙象征着庄严的仪式。君臣共度的欢乐时光,文物繁荣的明朗时代。帘幕卷起,银河转动,香气凝结,玉漏缓慢。华丽的封赏表达祝福之意,酒杯与诗歌相伴。时代和平,物产丰饶,岁功成就,重翟鸟飞向天宫。四海尚未知晓春天的到来,今夜先进入九重城。银烛金炉,禁漏移动,月轮初照万年树。造船已如文王之事,卜世应同八百年的期望。汉主承继乾坤,帝道光辉,天家花烛宴于昭阳。六衣盛大的礼仪如金屋,彩笔分题如柏梁。
注释
- 轩星:指天上的星辰,象征光明和吉祥。
- 湛露:指露水,这里比喻恩泽。
- 渭水:古代重要的河流,这里比喻盛大的礼仪。
- 瑶池:神话中的仙境,比喻极乐之地。
- 升龙:象征皇权的龙,表示庄严。
- 文物:指文化艺术和历史遗迹。
- 玉漏:古代计时器,这里比喻时间的缓慢流逝。
- 重翟: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
- 九重城:指皇宫,比喻朝廷。
- 禁漏:宫中计时的漏壶。
- 万年枝:比喻长久。
- 文王事:指周文王的事迹,比喻伟大的事业。
- 八百期:比喻长久的时间。
- 汉主承乾:指汉朝皇帝继承天命。
- 昭阳:宫殿名,这里指皇宫。
- 六衣:古代皇帝的礼服。
- 柏梁:古代宫殿的梁柱,比喻宏伟的建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铉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徐铉在参加宫廷宴会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宴会的盛况和君臣的欢乐,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华丽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宏大的宫廷宴会场景。诗中“天上轩星正,云间湛露垂”以天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随后的“礼容过渭水,宴喜胜瑶池”则通过对比,突出了宴会的盛大和欢乐。诗中的“彩雾笼花烛,升龙肃羽仪”等句,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宴会的盛况,也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上轩星正:以天象开篇,象征光明和吉祥。
- 云间湛露垂:比喻恩泽如露水般垂落。
- 礼容过渭水:比喻礼仪之盛大超过渭水。
- 宴喜胜瑶池:比喻宴会的喜悦胜过仙境。
- 彩雾笼花烛:描绘宴会的华丽场景。
- 升龙肃羽仪:象征皇权的庄严仪式。
- 君臣欢乐日:表达君臣共度的欢乐时光。
- 文物盛明时:反映文化艺术的繁荣。
- 帘卷银河转:比喻时间的流逝。
- 香凝玉漏迟:描绘宴会的香气和时间的缓慢。
- 华封倾祝意:表达对国家的祝福。
- 觞酒与声诗:描绘宴会的欢乐氛围。
- 时平物茂岁功成:反映国家的繁荣昌盛。
- 重翟排云到玉京:比喻吉祥之鸟飞向天宫。
- 四海未知春色至:比喻国家的繁荣尚未被广泛认知。
- 今宵先入九重城:比喻宴会的盛况先传入皇宫。
- 银烛金炉禁漏移:描绘宴会的华丽场景。
- 月轮初照万年枝:比喻时间的永恒。
- 造舟已似文王事:比喻伟大的事业。
- 卜世应同八百期:比喻长久的时间。
- 汉主承乾帝道光:表达对皇帝的赞美。
- 天家花烛宴昭阳:描绘皇宫宴会的盛况。
- 六衣盛礼如金屋:比喻盛大的礼仪。
- 彩笔分题似柏梁:比喻宏伟的建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礼容过渭水”、“宴喜胜瑶池”等,通过比喻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 拟人:如“彩雾笼花烛”、“升龙肃羽仪”等,通过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
- 对仗:如“天上轩星正,云间湛露垂”、“礼容过渭水,宴喜胜瑶池”等,通过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国家的繁荣昌盛和君臣的欢乐,通过描绘宫廷宴会的盛况,表达了对国家的美好祝愿和对君臣共度的欢乐时光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轩星:象征光明和吉祥。
- 湛露:比喻恩泽。
- 渭水:比喻盛大的礼仪。
- 瑶池:比喻极乐之地。
- 升龙:象征皇权的庄严。
- 文物:指文化艺术和历史遗迹。
- 玉漏:比喻时间的缓慢流逝。
- 重翟:象征吉祥。
- 九重城:比喻朝廷。
- 禁漏:宫中计时的漏壶。
- 万年枝:比喻长久。
- 文王事:比喻伟大的事业。
- 八百期:比喻长久的时间。
- 汉主承乾:指汉朝皇帝继承天命。
- 昭阳:宫殿名,比喻皇宫。
- 六衣:古代皇帝的礼服。
- 柏梁:比喻宏伟的建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天上轩星正”中的“轩星”象征什么? A. 光明和吉祥 B. 黑暗和厄运 C. 战争和冲突 D. 和平和安宁
-
诗中“礼容过渭水”中的“渭水”比喻什么? A. 盛大的礼仪 B. 清澈的河流 C. 战争的残酷 D. 和平的象征
-
诗中“宴喜胜瑶池”中的“瑶池”比喻什么? A. 极乐之地 B. 平凡之地 C. 战争之地 D. 和平之地
-
诗中“彩雾笼花烛”中的“彩雾”比喻什么? A. 宴会的华丽场景 B. 战争的烟雾 C. 和平的雾气 D. 平凡的雾气
-
诗中“升龙肃羽仪”中的“升龙”象征什么? A. 皇权的庄严 B. 战争的残酷 C. 和平的象征 D. 平凡的象征
答案:
- A
- A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表达了深切的友情。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战乱时期的苦难,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对比:
- 徐铉的《纳后夕侍宴》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前者描绘宫廷宴会的盛况,后者描绘送别的场景,两者在主题和情感上形成对比。
- 徐铉的《纳后夕侍宴》与杜甫的《春望》:前者表达对国家繁荣的赞美,后者反映战乱时期的苦难,两者在社会背景和情感表达上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徐铉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徐铉的生平和创作。
- 《唐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徐铉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