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侍宴赋得归雁 徐铉 〔唐代〕
夜静群动息,翩翩一雁归。 清音天际远,寒影月中微。 何处云同宿,长空雪共飞。 阳和常借便,免与素心违。
白话文翻译: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所有的活动都停止了,只有一只大雁翩翩飞回。 它的叫声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回荡,它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有些模糊。 不知道它在哪里与云朵一同栖息,在广阔的天空中与雪花一起飞翔。 它常常借助温暖的阳光,以免违背自己纯洁的心意。
注释:
- 群动息:指所有的活动都停止了。
- 翩翩:形容大雁飞行的轻盈姿态。
- 清音:指大雁的叫声。
- 天际远:形容声音传得很远。
- 寒影:指大雁在月光下的影子。
- 月中微:形容影子在月光下显得模糊。
- 阳和:指温暖的阳光。
- 素心:指纯洁的心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五代至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徐铉在文学上以诗文著称,其诗风格清新,多写景抒情,尤擅长五言诗。他的作品在当时颇受推崇,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铉在参加宴会时所作,通过描绘夜晚归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纯洁心意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夜晚归雁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对纯洁心意的向往。诗中“夜静群动息,翩翩一雁归”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大雁归来的轻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清音天际远,寒影月中微”则通过声音和影子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美感。最后两句“阳和常借便,免与素心违”则表达了诗人对纯洁心意的坚守和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五言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静群动息,翩翩一雁归”:夜晚宁静,所有的活动都停止了,只有一只大雁轻盈地飞回,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 “清音天际远,寒影月中微”:大雁的叫声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回荡,它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有些模糊,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 “何处云同宿,长空雪共飞”:不知道大雁在哪里与云朵一同栖息,在广阔的天空中与雪花一起飞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赞美。
- “阳和常借便,免与素心违”:大雁常常借助温暖的阳光,以免违背自己纯洁的心意,表达了诗人对纯洁心意的坚守。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将大雁的叫声比作“清音”,将它的身影比作“寒影”,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 拟人:将大雁拟人化,赋予它纯洁的心意,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清音天际远,寒影月中微”,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归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纯洁心意的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谐、纯洁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夜静:夜晚的宁静,营造出一种祥和的氛围。
- 翩翩一雁归:大雁轻盈地飞回,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 清音天际远:大雁的叫声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回荡,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 寒影月中微:大雁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有些模糊,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 阳和:温暖的阳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赞美。
- 素心:纯洁的心意,表达了诗人对纯洁心意的坚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夜静群动息”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夜晚的喧嚣 B. 夜晚的宁静 C. 白天的喧嚣 D. 白天的宁静
-
诗中“清音天际远”中的“清音”指的是什么? A. 大雁的叫声 B. 云朵的声音 C. 风的声音 D. 雪的声音
-
诗中“阳和常借便”中的“阳和”指的是什么? A. 温暖的阳光 B. 寒冷的阳光 C. 温暖的云朵 D. 寒冷的云朵
-
诗中“免与素心违”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赞美 B. 对纯洁心意的坚守 C. 对夜晚宁静的喜爱 D. 对大雁归来的喜悦
答案:1. B 2. A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通过描绘夜晚鸟鸣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描绘月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徐铉的《侍宴赋得归雁》与王维的《鸟鸣涧》:两首诗都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但徐铉的诗更注重对纯洁心意的表达,而王维的诗更注重对自然之美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徐铉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鉴赏辞典》:对唐诗进行了详细的鉴赏和解析,是研究唐诗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