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长相思》

时间: 2025-01-26 05:34:42

长相思,在沅湘,九疑之山郁苍苍。

青天荡荡林木暗,落日虎啸风飞扬,欲往从之水无航。

仲尼有德而不用,孟轲竟死于齐梁。

松柏摧折桂生蠹,但见荆棘如山长。

长相思,断人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相思,在沅湘,九疑之山郁苍苍。
青天荡荡林木暗,落日虎啸风飞扬,
欲往从之水无航。仲尼有德而不用,
孟轲竟死于齐梁。松柏摧折桂生蠹,
但见荆棘如山长。长相思,断人肠。

白话文翻译:

长久的思念,发生在沅湘之地,
九疑山的苍翠郁郁葱葱。
蓝天广阔,林木幽暗,
落日时分虎啸声声,风中飞扬。
想要顺水而行,却没有航道。
孔子有德行却不被重用,
孟子最终死于齐国和梁国。
松柏被摧折,桂树却生了虫,
只见荆棘丛生,像高山一样。
长久的思念,令人肝肠寸断。

注释:

字词注释:

  • 长相思:表示长期的思念之情。
  • 沅湘:指的是沅水和湘江,是湖南的两条重要河流。
  • 九疑之山:位于湖南,风景秀丽,象征着深厚的情感。
  • 仲尼:孔子的字,意指有德行的人。
  • 孟轲:即孟子,强调有才华却不得志的悲惨命运。
  • 松柏:常青树,象征坚贞不渝的情感。
  • 荆棘:象征艰难困苦的环境。

典故解析:

  • 仲尼有德而不用:指的是孔子有德行,但未能被重用,表现出对人才被埋没的无奈。
  • 孟轲竟死于齐梁:孟子虽有才华,最终却死于齐国和梁国之间的纷争,映射出政治环境的残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季高,号千江,明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作多表达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时政的思考,作品风格雄浑而沉郁。

创作背景: 《长相思·长相思》创作于明代,时值社会动荡,诗人多有感慨,常用山水来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长相思·长相思》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念之情。诗中开篇以“长相思”引入,表达了浓厚的情感,接着描绘沅湘水域与九疑山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苍茫的氛围。第二联中,诗人用“青天荡荡林木暗,落日虎啸风飞扬”对比,表现内心的矛盾与冲突。在“欲往从之水无航”中,诗人感到无路可走的无奈,寓意着对理想与情感的追求,却因现实的困境而无能为力。

接下来的“仲尼有德而不用,孟轲竟死于齐梁”则引入历史人物,流露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增添了诗的厚重感。最后以“长相思,断人肠”收尾,情感达到高潮,令读者感同身受,令人心碎。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典故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情感的苦苦追寻,读来既有美感又富有哲理,流露出深沉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相思,在沅湘:引入思念的情感,地点在沅湘。
  2. 九疑之山郁苍苍:描绘山的苍翠,象征诗人内心的郁结。
  3. 青天荡荡林木暗:对比广阔的天空与阴暗的林木,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
  4. 落日虎啸风飞扬:描绘落日时分的动荡与不安。
  5. 欲往从之水无航:表达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
  6. 仲尼有德而不用:引入历史人物,反思人才被埋没的无奈。
  7. 孟轲竟死于齐梁:强调历史的残酷与无情。
  8. 松柏摧折桂生蠹:自然的变化寓意人生的无常。
  9. 但见荆棘如山长:荆棘丛生,象征困境与艰辛。
  10. 长相思,断人肠:情感的终极表现,令人心痛。

修辞手法:

  • 对比: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对比,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典故:历史人物的引用,赋予诗作更深的内涵。
  • 象征:荆棘代表困境,松柏象征坚贞。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理想与情感的追求,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奈,情感深邃而沉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沅湘:象征思念的源头,寄托情感。
  • 九疑山:象征情感的深邃与复杂。
  • 松柏:象征坚韧的精神。
  • 荆棘:象征生活的困境与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仲尼”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孔子
    • C. 荀子
    • D. 老子
  2. “欲往从之水无航”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 A. 希望
    • B. 迷茫
    • C. 快乐
    • D. 忧伤

答案:

  1. B. 孔子
  2. B. 迷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刘基的《长相思》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均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但刘基更偏向于历史哲理,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明代诗词研究》
  2.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3. 《刘基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