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咏愁》
时间: 2025-01-11 17:41: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声声慢 咏愁
作者:刘基 〔元代〕
无踪无迹,难语难言,依依只在心曲。
雨冷云昏日暮,海涯天角。
轻衾梦回酒醒,夜悠悠虫响灯绿。
事去也,纵相怜不是那时金屋。
镜里清扬婉婉,凭朱槛知他为谁颦蹙。
凤老桐枯,惨淡九峰青矗。
湘江泪痕未尽,有哀猿相伴幽独。
向此际,更那堪怀古送目。
白话文翻译
无影无踪,难以言语,心中的愁绪依然萦绕。
雨冷云昏,天色渐暗,海的尽头与天的角落。
轻薄的被褥中梦回酒醒,夜色悠长,虫鸣声伴着绿色的灯光。
往事已去,即使互相怜惜,也不是昔日的金屋之欢。
镜中清秀的身影,依靠着朱红的栏杆,知晓她为何愁眉不展。
凤已老、桐已枯,惨淡的九峰依旧青翠耸立。
湘江的泪痕未干,孤独的我有哀猿相伴。
此时此刻,怎能忍受怀古之情,目送眼前的景致!
注释
- 无踪无迹:没有踪影,没有迹象,形容愁绪难以捉摸。
- 依依:依依不舍,这里指情感的留恋。
- 轻衾:轻薄的被褥。
- 虫响灯绿:夜晚虫鸣声和灯光相映成趣。
- 金屋:指美好的生活或幸福的时光。
- 颦蹙:愁眉不展,忧愁。
- 凤老桐枯:比喻衰老和失落。
- 湘江泪痕:湘江的泪痕,象征哀伤的情感。
- 哀猿:象征孤独与悲伤的伴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季高,元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以诗文见长,尤其擅长词作,作品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末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心中难免愁绪。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表达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刘基的《声声慢 咏愁》是一首充满愁绪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全词以“无踪无迹”的愁绪开头,直接引发读者的共鸣。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内心情感的交融。雨冷云昏,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轻薄的被褥、悠长的夜晚,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凄美的氛围。
在往事已去的感叹中,诗人用“金屋”象征幸福的过去,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而镜中清秀的身影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心情,面对现实的无情与往昔的美好,诗人内心的苦涩愈加明显。凤老桐枯则是对生命衰老的感慨,象征着失去与衰退。最后,湘江的泪痕与哀猿的陪伴,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和悲伤情绪。
整首词通过景物描写与心理活动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往事的无尽怀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踪无迹:愁绪如影随形,难以捉摸。
- 难语难言:情感深厚,却难以用言语表达。
- 雨冷云昏日暮:描绘阴沉的天气,暗示内心的忧郁。
- 海涯天角:象征遥远与无尽,表达对未来的迷茫。
- 轻衾梦回酒醒:梦境与现实交织,表现内心的挣扎。
- 夜悠悠虫响灯绿:夜的宁静中,虫鸣声显得格外清晰,营造孤独感。
- 事去也,纵相怜不是那时金屋:回忆过去的美好,现实与过去的对比。
- 镜里清扬婉婉:自我反思,镜子中的映像是对自身的审视。
- 凭朱槛知他为谁颦蹙:感受到他人的忧愁,内心更加沉重。
- 凤老桐枯,惨淡九峰青矗:生命的衰退与自然的苍凉。
- 湘江泪痕未尽:伤感的情感未曾消散。
- 有哀猿相伴幽独:孤独的生活中,有悲伤的陪伴。
- 向此际,更那堪怀古送目:面对现在的痛苦,无法忍受对过去的缅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金屋”比喻美好生活,表现对幸福的向往。
- 拟人:赋予自然物象以人的情感,如“哀猿相伴”。
- 对仗:整首词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如“凤老桐枯,惨淡九峰青矗”。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苦闷,展现了深沉的愁绪与人生的无奈,彰显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情感的细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忧愁与悲伤,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 虫鸣:代表孤独的夜晚,增添了寂寞的情感。
- 金屋:象征过往的美好生活,激起怀念。
- 湘江:象征思念与泪水,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凤与桐:象征生命的衰老与失落,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声声慢 咏愁》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刘基
- C. 苏轼
-
“无踪无迹”中“踪”指的是什么?
- A. 影子
- B. 痕迹
- C. 路径
-
在诗中,金屋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过去的幸福
- C. 未来的希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虞美人》(李煜):同样表达对往事的怀念与情感的孤独。
- 《红楼梦词》(曹雪芹):对爱情与生活的感慨,情感细腻。
诗词对比:
- 《声声慢 咏愁》 vs 《虞美人》: 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但刘基的词更为沉重,突出孤独的感受,而李煜则在悲怆中带有更多对美好时光的缅怀与眷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代词典》
- 《词学研究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