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懊憹歌(五首)》

时间: 2025-01-11 15:07:39

昨夜霜风起,入户复吹帷。

儿啼母心酸,母愁儿不知。

意思解释

懊憹歌(五首)

作者: 刘基 〔明代〕

原文展示:

昨夜霜风起,入户复吹帷。
儿啼母心酸,母愁儿不知。

白话文翻译:

昨夜霜风刮起,吹进屋里又把帷帐吹动。
孩子在哭泣,母亲心中感到酸楚,而孩子却不知道母亲的忧愁。

注释:

  • 霜风:秋冬季节的寒风,带着霜气。
  • :帷帐,用于遮挡的布帘。
  • 儿啼:小孩哭泣。
  • 母愁:母亲忧愁。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反映了母子亲情和对孩子的担忧,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基(1311-1375),字梦得,号季高,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诗、文、词、赋等多种文体著称,擅长表现人生哲理和社会现实。
  •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在一个充满社会动荡和家庭变故的时代,体现了普通母亲的艰辛与无奈。

诗歌鉴赏:

《懊憹歌》通过描写秋冬时节的寒风和母亲对孩子的忧虑,深刻展现了母亲的情感世界。诗中“霜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暗示了母亲内心的苦楚。在“儿啼母心酸”中,孩子的哭泣是无辜的,但却让母亲的心如刀绞,这种强烈的情感对比,令读者感同身受。刘基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母爱的伟大与无奈,展现了家庭生活中的深刻情感。整首诗多用对比手法,表现出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情感隔阂,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昨夜霜风起:夜晚的寒风开始吹动,暗示了季节的变迁和环境的严酷。
    • 入户复吹帷:寒风侵入家中,帷帐被吹起,象征着家庭的脆弱和不安。
    • 儿啼母心酸:孩子在哭泣,母亲感到心痛,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和无奈。
    • 母愁儿不知:母亲的忧愁孩子却无法理解,反映了母亲心中深沉的悲伤。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霜风”赋予了动感,生动描绘了环境的影响。
    • 对仗:如“儿啼母心酸,母愁儿不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该诗表达了母爱中的苦涩与孤独,反映出母亲在家庭中的牺牲与不被理解的无奈。

意象分析:

  • 霜风:象征着严峻的环境与生活的艰辛。
  • :代表家庭的温暖与保护,而被风吹动则象征着脆弱与不安。
  • 儿啼:代表无辜与依赖,孩子的哭泣让母亲承受更大的情感负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昨夜霜风起”中的“霜风”指的是: A. 春风
    B. 夏风
    C. 秋冬的寒风
    D. 暴风

  2. 诗中母亲的心情是: A. 快乐
    B. 无奈和忧愁
    C. 生气
    D. 疲惫

  3. 诗中反映的主题是: A. 朋友之间的情谊
    B. 母爱的苦涩与孤独
    C. 大自然的美
    D. 社会的繁荣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 诗词对比

    • 对比《静夜思》中李白对故乡的思念与刘基在《懊憹歌》中母亲对孩子的忧虑,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李白的思念更多是对故乡与亲人的怀念,而刘基则是对孩子未来的担忧,展现了两种不同的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刘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