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四十首 其十六》
时间: 2025-01-26 06:08: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苍蝇眼昼明,蚊虫眼夜明。
明眼利口觜,昼夜无时停。
拍死纷籍籍,飞来更营营。
一旦霜风起,棱威肃天刑。
飞者不复飞,鸣者不复鸣。
虽有太阳光,不能煦其生。
乃知天胜人,智力徒斗争。
白话文翻译:
苍蝇在白天也能看得很清楚,蚊子在夜晚也能看得很明亮。
它们的眼睛明亮,嘴巴灵活,昼夜不停地活动。
拍死了一个,又有更多的飞虫飞来。
一旦霜风起,凛冽的威势如同天罚。
飞的虫子不再飞,鸣叫的虫子也不再鸣叫。
即使有太阳的光辉,也无法温暖它们的生命。
这让我知道,天道高于人道,智慧与力量只是徒劳的争斗。
注释:
- 苍蝇:一种常见的昆虫,常在白天活动。
- 蚊虫:指蚊子和其他夜间活动的虫子。
- 明眼利口觜:形容虫子的视觉敏锐和口器灵活。
- 霜风起:形容天气的寒冷,带来死亡的威胁。
- 棱威肃天刑:比喻天意的严厉,暗示自然的无情。
- 天胜人:指自然法则高于人的智慧和能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散文和诗词而闻名,尤其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杂诗四十首》是刘基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诗中通过对飞虫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无奈和自然法则的不可抗拒。
诗歌鉴赏:
刘基的这首诗通过苍蝇和蚊虫的生动描绘,传达出对生命脆弱和无常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对昆虫的观察,展现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活跃与不甘,暗示了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界的残酷。随着诗句的发展,作者引入了“霜风”的意象,象征着自然的无情与人力的渺小,表现出一种对生命脆弱的感慨。
整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对比手法,白天与夜晚、飞与鸣的对比,展现了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状态。然而,当自然的力量来临时,所有的生命都显得无能为力。最后一句“乃知天胜人,智力徒斗争”更是引人深思,表达了对人类智慧的无奈和对自然法则的尊重。这种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反思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苍蝇眼昼明:描述了苍蝇在白天清晰的视力,象征生命在明亮环境中的活动。
- 蚊虫眼夜明:夜间活动的蚊子同样具备敏锐的视觉,反映出生命适应环境的能力。
- 明眼利口觜,昼夜无时停:强调这些虫子昼夜不停的生存状态,体现了生命的活力。
- 拍死纷籍籍:人们试图消灭这些虫子,但仍有更多的虫子飞来,象征生命的繁衍与顽强。
- 一旦霜风起:引入自然的变化,象征死亡的降临。
- 棱威肃天刑:暗示自然的法则和无情的惩罚。
- 飞者不复飞,鸣者不复鸣:生命的终结,强调死亡的不可逆转。
- 虽有太阳光,不能煦其生:即便有阳光,也无法改变生命的脆弱。
- 乃知天胜人,智力徒斗争:最终感受到自然的力量高于人类的智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力量比作天罚,增强了诗的冲击力。
- 拟人:虫子的活动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特征,增强了生动性。
- 对仗:诗中句式的对称与韵律,使得整首诗读来更具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在于探讨生命的脆弱与自然法则的无情,反映出人类智慧的有限。通过对昆虫生命的观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存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蝇、蚊虫:象征生命的微小与顽强。
- 霜风:代表自然的威严与死亡的降临。
- 太阳光:象征希望,但却无法改变命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虫子主要是哪几种? A. 蛾子
B. 蚊虫
C. 苍蝇
D. 蜜蜂 -
诗的最后一句“乃知天胜人”表达了什么主题? A. 人类的智慧能战胜自然
B. 天地自然法则高于人的智慧
C. 人类与自然可以和谐共处
D. 人类不应对自然产生敬畏 -
霜风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温暖
B. 死亡与无情
C. 生机
D. 快乐
答案:
- B、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刘基与杜甫:两位诗人都关注社会与自然,但刘基的侧重点在于生命的脆弱,而杜甫则更关注人间疾苦与社会变迁。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研究》
- 《刘基与他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