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寄杨八唐州二首》
时间: 2025-01-23 07:56: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寄杨八唐州二首
淮西春草长,淮水逶迤光。
燕入新村落,人耕旧战场。
可怜行春守,立马看斜桑。
漠漠淮上春,莠苗生故垒。
梨花方城路,荻笋萧陂水。
高斋有谪仙,坐啸清风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淮西春天的景象:春草茂盛,淮水流淌着光辉。燕子飞入新建的村落,农夫在曾经的战场上耕作。令人心疼的是,春天的守望者只得骑马站立,看着斜斜的桑树。淮水边上的春天景色朦胧,杂草在旧营垒中生长。梨花盛开在城外的小路,芦苇和笋子在水边摇曳。高高的书斋里,有位被贬的仙人,正坐在那里吟啸,清风随之而起。
注释
- 淮西:指淮河以西的地区,春草长指春天草木茂盛。
- 逶迤:形容水流缓慢而曲折。
- 燕入新村落:燕子飞入新建的村庄,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 旧战场: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现在成了耕作的田地。
- 可怜行春守:令人怜惜的春天守望者。
- 斜桑:斜斜的桑树,暗示春天的生机。
- 莠苗:杂草,象征着旧址的荒凉与新生的对比。
- 谪仙:被贬的仙人,表示诗人的渴望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字梦得,号晦庵。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以其风趣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受到后世广泛推崇。刘禹锡的诗作多表现对人生、政治的思考,尤其是在贬谪生涯中,体现了其高洁的品格和对理想的坚持。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安史之乱后,刘禹锡在贬谪中感受到身世与故土的变迁,描绘了春天的美好和内心的感伤。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他对社会变迁的关注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刘禹锡的《春日寄杨八唐州二首》以自然景物的生动描写,传达出春天的气息与人们生活的变迁。淮西的春草、流淌的淮水,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反映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诗中反复出现的“新村落”和“旧战场”,形成鲜明的对比,既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也暗示了春天带来的新生。
诗中“可怜行春守,立马看斜桑”的句子,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但诗人却感到一丝孤独与惆怅,仿佛在感慨时间的流逝与理想的失落。最后几句提到“高斋有谪仙,坐啸清风起”,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超脱与不屈,尽管身处贬谪之地,仍然可以与自然对话,享受清风明月的宁静。
整首诗既有对春天的赞美,又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的哲思,体现出刘禹锡诗歌的深刻与婉约,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淮西春草长:描绘春天草木茂盛的景象,表现出春的生机。
- 淮水逶迤光:形容淮水缓缓流动,闪烁着光芒,增添了春日的美感。
- 燕入新村落:燕子回归,象征春天的到来,给人以希望和生机。
- 人耕旧战场:表现历史的变迁,旧战场如今被耕作的农田取代。
- 可怜行春守:表现春天守望者的孤独与悲哀。
- 立马看斜桑:骑马站立,目视斜斜的桑树,寓意春天的景色。
- 漠漠淮上春:春天的气息在淮水上弥漫,给人以朦胧之感。
- 莠苗生故垒:杂草在旧营垒中生长,象征着历史的遗留与新生的对立。
- 梨花方城路:梨花盛开在城外的小路,增添了春天的美丽。
- 荻笋萧陂水:描绘水边的芦苇与竹笋,营造出春天的宁静。
- 高斋有谪仙:高高的书斋中有位被贬的仙人,表现出诗人的超然。
- 坐啸清风起:仙人吟啸,清风随之而起,展现出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洒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生机与人们的生活变化进行比喻,通过自然景象展现内心情感。
- 拟人:燕子归来、人耕旧战场等描写中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与活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新村落”与“旧战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春天与人生的对比,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表现出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既有春天的美好,也有对过往的惋惜,体现了刘禹锡深邃的情感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草:象征生机与希望,表现出春天的蓬勃发展。
- 淮水:象征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 燕子:春天的使者,象征着新生与活力。
- 旧战场:历史的遗迹,表现出时间的无情与世事的变迁。
- 斜桑:春天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梨花:春天的美丽,象征着纯洁与希望。
- 谪仙:被贬的诗人,寓意着超脱与自由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春草长”指的是哪个季节的特点?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
D. 冬季 -
“燕入新村落”中,燕子的归来象征着什么?
A. 历史的结束
B. 春天的到来
C. 战争的开始
D. 秋天的来临 -
诗人为何提到“旧战场”?
A. 反映历史的沧桑与变化
B. 表达对战争的赞美
C. 形容自然的美丽
D. 描绘农田的丰收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
- 主题相似,反映了战乱后的春天,但杜甫更加强调对国事的忧虑。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草的生长表达生命的轮回,更具抒情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禹锡传》《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