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集夸说少年俊游,用韵记其语戏之》

时间: 2025-01-26 00:29:59

京尘红软扑雕鞍,年少王孙酒量宽。

倚袖竹风怜翠簿,捧杯花露怯金寒。

黄云城上栖乌曲,绿水桥边斗鸭栏。

别後相思惟故物,壁煤侵损扇中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圣集夸说少年俊游,用韵记其语戏之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京尘红软扑雕鞍,年少王孙酒量宽。
倚袖竹风怜翠簿,捧杯花露怯金寒。
黄云城上栖乌曲,绿水桥边斗鸭栏。
别後相思惟故物,壁煤侵损扇中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年轻豪杰的潇洒游玩景象。诗人提到在京城的尘土飞扬中,年轻的王孙们饮酒作乐,酒量非常可观。倚着袖子,竹风轻拂着青色的纱笛,捧着酒杯,花露滋润着杯中,却又害怕金色的寒意。诗中还描绘了黄昏时分,乌鸦栖息在城上的曲调,绿水桥边的鸭子在斗争。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甚至连扇子上的煤迹都显得格外伤感。

注释:

字词注释:

  • 京尘:指京城的尘土,象征繁华和喧嚣。
  • 王孙:指年轻的高贵子弟。
  • 翠簿:青色的纱笛,形容轻盈。
  • 金寒:指秋冬时节的寒气。
  • 栖乌曲:乌鸦在黄昏时的鸣叫。
  • 斗鸭栏:形容鸭子争斗的场景。
  • 壁煤:墙壁上的煤灰,暗示岁月的痕迹。

典故解析:

  • 乌鸦栖息的场景常常用来比喻孤独或隐居生活,反映出一种感伤的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字仲淹,号石湖,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及书法家。生于南宋,曾任多职,游历广泛,作品多描写身边的自然和人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宋代,正值南宋社会繁华时期,诗人通过描写年轻人的游乐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诗歌鉴赏:

范成大的《圣集夸说少年俊游》以青春的豪放与浪漫为主题,展现了年轻王孙们在京城游乐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呈现了青春的无畏与欢愉。开头句子“京尘红软扑雕鞍”,便以“京尘”引出繁华的京城,展现出一种喧闹与热闹的氛围,接着对王孙的描写则充满了活力与生气。接下来的描写如“倚袖竹风怜翠簿”,不仅描绘出一种闲适的状态,也让人感受到竹风的轻盈,仿佛置身于那一刻的清新之中。

诗中的“捧杯花露怯金寒”,则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出对青春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惶恐。尽管酒杯中有花露的清甜,但金秋的寒意又让人感到一丝不安,暗示着青春的短暂与时光的无情。最后两句“别後相思惟故物,壁煤侵损扇中鸾”,更是将思念与怀旧之情升华,表明即使在繁华的生活中,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依然如影随形。

总的来说,诗人在描绘青春游乐的同时,也不忘流露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考,使整首诗情感深邃而丰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京尘红软扑雕鞍:描绘了京城的繁华与喧嚣,雕鞍上沾染的尘土象征着年轻人的生活。
  • 年少王孙酒量宽:年轻的王孙们酒量大,展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个性。
  • 倚袖竹风怜翠簿:描绘了闲适的场景,竹风轻拂,营造出轻松的氛围。
  • 捧杯花露怯金寒:酒杯中的花露与金秋的寒意形成对比,体现出对青春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担忧。
  • 黄云城上栖乌曲:描绘黄昏的孤独感,乌鸦的鸣叫增添了几分伤感。
  • 绿水桥边斗鸭栏:生动地刻画出生活的琐碎与乐趣。
  • 别後相思惟故物:表达对故人的思念,情感深沉。
  • 壁煤侵损扇中鸾:岁月的痕迹与怀旧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修辞手法:

  • 对比:如“花露”与“金寒”的对比,表现出青春的甜美与未来的忧虑。
  • 拟人:竹风的“怜”字,使自然景物富有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年轻人的游乐生活,反映出青春的潇洒与无畏,同时又包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故人的思念,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京尘:象征繁华与喧嚣。
  • 翠簿:代表青春的轻盈与优雅。
  • 花露:象征美好与甜蜜。
  • 金寒:暗示时光的无情与寒意。
  • 乌曲:传达孤独与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京尘”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平静
    • B. 繁华与喧嚣
    • C. 孤独
  2. 诗中“倚袖竹风怜翠簿”中的“怜”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欢
    • B. 同情
    • C. 关怀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愉
    • B. 思念与怀旧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可以将范成大的《圣集夸说少年俊游》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两者均描绘了年轻人的豪放与生活的乐趣,但李白更强调饮酒作乐的洒脱,而范成大则在欢愉中渗透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