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空山谁可闲来往,自种梅花伴月明。小筑便为身后计,此奇千古未忘情。
白话文翻译:
在这空旷的山中,谁能随意来往呢?我自己种下梅花,与明月相伴。小小的住所只是为了身后的打算,这种奇特的情感千古以来无人能忘。
注释:
- 空山:指的是荒凉、宁静的山林,表示一种孤独的环境。
- 谁可闲来往:意为谁能随意来往,表示一种难得的宁静与孤独。
- 自种梅花:自己种植梅花,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伴月明:与明亮的月光相伴,寓意清幽的环境与高洁的情操。
- 小筑:指简陋的小房子,象征归隐生活。
- 身后计:为未来打算,暗示对人生的思考。
- 此奇千古未忘情:这份奇特的情感自古以来无人能忘,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境界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高洁情感。他在诗歌中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方岳隐居于东岩之时,表达了他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宁静生活的向往。在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选择隐居,寄情于自然,体现了其哲学思想与个性追求。
诗歌鉴赏:
《寄题赵德成东岩》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开头“空山谁可闲来往”引入了一个寂静的自然环境,表达了一种孤独与宁静的感受。这种环境不仅是对外部世界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清雅。
“自种梅花伴月明”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诗人通过种植梅花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此同时,梅花与明月的搭配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筑便为身后计”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考虑,他的隐居生活并非无所事事,而是有着深远的思考与规划。最后一句“此奇千古未忘情”则强调了这种情感的珍贵与永恒,诗人希望将这份独特的情感留存于历史之中。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哲学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空山谁可闲来往:
- 描述了一个安静的山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环境的独特性。
-
自种梅花伴月明:
- 通过自己种植梅花与月光相伴,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梅花象征着高洁。
-
小筑便为身后计:
- 诗人所建的小房子不仅是栖身之所,更是对未来的考虑与期望,显示出深思熟虑的态度。
-
此奇千古未忘情:
- 强调了诗人对这种宁静与自然的情感是永恒的,期待被后人铭记。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花与月光的搭配象征着纯洁与美好。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使得诗的节奏感更强。
- 象征:梅花象征高洁的品格,体现了诗人的情操。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隐居生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情感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山:象征宁静与孤独。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与美好。
- 月明:象征明亮与清晰,常与纯洁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 小筑:象征诗人隐居的生活与对未来的计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空山”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喧闹
- B. 宁静
- C. 忧伤
-
诗人种植梅花的原因是什么?
- A. 为了卖钱
- B. 为了陪伴月光,表达高洁情操
- C. 为了招待客人
-
诗人希望将什么样的情感留存于历史中?
- A. 忧伤
- B. 狂热
- C. 宁静与高洁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但更侧重于秋天的景色与诗人的内心感受,与方岳的隐居情怀相辅相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