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前一日雪》

时间: 2025-01-23 23:11:24

历眼看看剩浃旬,山河大地一齐新。

不成过腊都无雪,只隔明朝便是春。

夜半有谁过剡曲,年丰无处不尧民。

草亭只在梅花外,知与人间隔几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立春前一日雪
作者: 方岳 〔宋代〕

历眼看看剩浃旬,
山河大地一齐新。
不成过腊都无雪,
只隔明朝便是春。
夜半有谁过剡曲,
年丰无处不尧民。
草亭只在梅花外,
知与人间隔几尘。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即将迎来春天的日子里,我不禁回头看看,才发现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山河大地都焕然一新。即使到了腊月,也没有下雪,明天一到,就正式迎接春天了。半夜里,谁在剡曲上徘徊?丰收的年头,民众的生活处处充满了尧舜的盛世。那草亭仅在梅花之外,知晓与人世间隔了多少尘埃。

注释:

  • 浃旬:指的是一个旬的最后几天,意思是时间快要结束。
  • 剡曲:剡溪的曲折水道,地名。
  • 尧民:指的是尧王时代的百姓,象征着太平盛世。
  • 梅花外:梅花是春天的象征,草亭在梅花之外,寓意春天的气息已经临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善于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情风景,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见长,常有哲理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语言简练,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立春前夕,正值寒冬将尽,春天即将来临之际,诗人通过描绘雪的景象,表达对新春的期待和对自然变化的感悟。

诗歌鉴赏:

《立春前一日雪》是方岳用以描绘立春前夕的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诗的开头,诗人通过“历眼看看剩浃旬”引入,强调时间的流逝,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接着,诗人描绘出“山河大地一齐新”的景象,展现出春天将至时万物复苏的生机与活力,带给人一种希望的感觉。

而“不成过腊都无雪,只隔明朝便是春”的对比,既表现出冬天的寒冷,也强调了春天的临近,传达出一种冬去春来的自然规律与哲理。随后,诗人又从自然景象转向人世,提到“年丰无处不尧民”,体现出丰收的喜悦与民众的安乐,显示出对社会繁荣的向往。

最后,诗人以“草亭只在梅花外,知与人间隔几尘”作结,梅花的象征使得春天的气息愈加明显,而草亭的存在则暗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尘世喧嚣的思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历眼看看剩浃旬:诗人回望即将结束的时光,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山河大地一齐新:春天的到来使得自然焕发出新的生机,描绘了生动的春景。
  • 不成过腊都无雪:即使到了腊月,依然没有雪,营造出一种期待与失落的情绪。
  • 只隔明朝便是春:强调春天即将来临,带来希望与新生。
  • 夜半有谁过剡曲:夜深人静,剡曲边的人影,寓意孤独,反映出诗人的思考。
  • 年丰无处不尧民:丰收的年头,百姓安乐,国家繁荣昌盛。
  • 草亭只在梅花外,知与人间隔几尘:草亭与梅花的对比,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生命的复苏,生动形象。
  • 对仗:在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山河大地一齐新”与“年丰无处不尧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梅花、草亭等意象,象征着春天和人间的隔阂,富有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对自然变化的感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繁荣与百姓幸福的关切,展现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春天和希望,代表着坚韧与美丽。
  • 草亭:象征着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尘世的隔绝。
  • :象征着冬天的寒冷与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历眼看看剩浃旬”意指什么? A. 诗人对春天的期待
    B. 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诗人对冬天的厌倦

  2. “年丰无处不尧民”中的“尧民”指的是? A. 普通百姓
    B. 尧王时代的百姓
    C. 诗人的朋友

  3. 诗中提到的“草亭”象征着? A. 繁华的城市
    B. 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C. 春天的到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的诗,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的诗,表达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诗词对比:

  • 方岳的《立春前一日雪》孟浩然的《春晓》
    • 方岳更注重自然与社会的结合,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而孟浩然则更强调春天的自然美好,体现出一种田园诗的宁静与美丽。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方岳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梅花诗词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