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

时间: 2025-04-27 18:31:03

不辞蛾化麦穗,叵忍秧浮浪花。

儿孙汨汰护岸,翁媪扶携上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辞蛾化麦穗,叵忍秧浮浪花。
儿孙汨汰护岸,翁媪扶携上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苦雨中辛勤劳作的农民情景:他们为了保护麦穗不被蛾子侵害,宁愿忍受辛苦;虽然稻秧被水淹没,但仍不忍心让浪花随意漂浮。儿孙在岸边忙于护卫,老年夫妇则相互扶持上车,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和相互扶持的精神。

注释

  • 蛾化:蛾子对麦穗的危害,指因害虫而造成的损失。
  • 叵忍:难以忍受,表示对现状的不满。
  • 汨汰:被水淹没,指稻秧在雨水中受到影响。
  • 翁媪:指老年人,常用于称谓夫妻。
  • 扶携:互相搀扶,表现出老人之间的关爱与支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少陵,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作品多以田园生活为题材,情感真挚,语言清新,常常流露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农民生活的艰辛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农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勤劳人们的敬意与同情。

诗歌鉴赏

《苦雨》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在恶劣天气下,农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家庭之间的温情。诗人以“蛾化麦穗”引入,揭示了农民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奈与辛苦,接着用“叵忍秧浮浪花”进一步深化了对稻田受灾的感慨。接下来的“儿孙汨汰护岸”,不仅展现了年轻一代对家庭的保护意识,也传达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与相助。最终的“翁媪扶携上车”则是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温馨描绘,表现出他们在艰难环境中仍相互依靠、相互扶持的情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展现了对农民艰辛生活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家庭和睦、团结互助的美好向往。通过对自然与家庭的描写,诗人深入挖掘了人们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温情,展现了人性最美好的一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不辞蛾化麦穗:表达了农民对麦穗的保护意识,尽管蛾子会导致损失,仍然全力以赴。
    • 叵忍秧浮浪花:面对稻秧被淹的情况,农民内心的不忍与无奈浮现。
    • 儿孙汨汰护岸:年轻一代在逆境中保护家园,展现出责任感。
    • 翁媪扶携上车:老年人相互扶持的画面,象征着家庭的团结与温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蛾化”与“浪花”来比喻自然的侵害与无情。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农民艰苦生活的同情,对家庭团结互助的赞美,传递出坚韧不拔和相互扶持的精神。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对农田的威胁,暗示着生活中的困难。
  • 麦穗与稻秧:代表丰收的希望与对生活的依赖,体现出农民对自然的敬畏与无奈。
  • 翁媪:象征着家庭的温情与稳定,展示了老年人在家庭中的重要角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蛾化”是指什么? A. 蛾子对麦穗的侵害
    B. 麦穗的生长
    C. 雨水的影响

  2. “翁媪扶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争吵
    B. 互助与关爱
    C. 孤独

  3. 诗歌主要描写了哪种自然现象? A. 晴天
    B. 雨天
    C. 风天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田园乐》陶渊明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苦雨》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描绘了田园生活,但范成大更强调了艰辛与家庭的互助,而陶渊明则更多表现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