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夜至峰顶上》
时间: 2025-01-26 00:32: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片月挂高岭,我行至其巅。
举手欲搅撷,恐惊乘鸾仙。
菲菲桂香动,肃肃露脚寒。
北斗已到地,南斗犹阑干。
但闻浮黎音,来从始青天。
大星与之俱,晓色明旗旛。
素烟渺陆海,中有人所寰。
想见地上友,启明膏火煎。
星落玉宇白,日生绮霞丹。
冰轮未肯去,相看尚团团。
白话文翻译:
月亮悬挂在高山之巅,我走到了山顶。
我举手想要摘取它,生怕惊扰了乘坐仙鹤的神仙。
淡淡的桂花香气飘荡,清晨的露水让人感到寒冷。
北斗星已经落到地平线,南斗星仍然在天边隐隐可见。
耳边只听到黎明的钟声,仿佛是从初升的青天传来。
大星与晨光一同升起,晨曦照亮了旗帜和帆船。
淡淡的烟雾弥漫在陆地和海洋之间,仿佛有人的活动范围。
我想起在地上的朋友,点燃明亮的火堆煮水。
星星从玉宇中坠落,太阳则在绚丽的云霞中升起。
冰轮尚未离去,我们彼此凝视,依旧团团围绕。
注释:
- 片月: 指一轮细小的月亮,常用以形容月亮的清冷和孤独。
- 高岭: 高高的山岭。
- 乘鸾仙: 指乘坐仙鹤的神仙,体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
- 菲菲: 形容轻微而清香的桂花香气。
- 肃肃: 形容清冷的样子。
- 北斗、南斗: 指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古人用以导航和辨别方向。
- 浮黎音: 指黎明时分的钟声或鸣叫声。
- 冰轮: 指月亮,因其光明如冰轮而得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孝纯,号涧田,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脱俗,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高山之巅,表达了夜晚至清晨时分的独特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残夜至峰顶上》是一首描绘登高远眺时光景与情感交融的诗。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高山之巅所感受到的自然美与内心情感的交织。首联“片月挂高岭,我行至其巅”,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冷而宁静的场景,月光洒落在高山上,令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美。接下来的“举手欲搅撷,恐惊乘鸾仙”,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生怕打扰到那遥不可及的仙境。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描绘了晨曦初现的景象,“北斗已到地,南斗犹阑干”,星星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但闻浮黎音,来从始青天”则将时间从夜晚拉回到了黎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几句,通过对星星、太阳和友人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珍惜。
整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片月挂高岭: 描绘月亮在高山之上悬挂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清冷的氛围。
- 我行至其巅: 表达了诗人登上山顶的过程,暗示了对自然的探求。
- 举手欲搅撷: 诗人想要触摸月亮的渴望,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恐惊乘鸾仙: 诗人自觉不敢打扰神仙,表现出对自然和神秘力量的敬畏。
-
修辞手法:
- 比喻: “冰轮”比喻月亮,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拟人: “北斗已到地,南斗犹阑干”,赋予星星以人的特性,生动形象。
- 对仗: 诗中的对仗工整,如“菲菲桂香动,肃肃露脚寒”,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意象分析:
- 月亮: 象征孤独与思念,代表了时间的流逝。
- 星星: 代表希望与梦想,映射出自然的神秘和诗人的内心情感。
- 桂香: 代表着美好与宁静,营造出诗歌的氛围。
- 山顶: 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代表了诗人对生活的探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北斗”和“南斗”分别指什么?
- A. 星星
- B. 月亮
- C. 太阳
- D. 星座
-
“我行至其巅”中的“其”指代什么?
- A. 自然
- B. 高峰
- C. 友人
- D. 月亮
-
诗中“菲菲桂香动”中的“菲菲”形容的是什么?
- A. 清香
- B. 烈酒
- C. 轻微
- D. 美丽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使至塞上》
诗词对比:
- 范成大《残夜至峰顶上》 vs 杜甫《望岳》:
- 两首诗都描绘了高山的壮丽景象,但范成大的诗更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而杜甫则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与壮志。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范成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