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陶然亭独坐》

时间: 2025-01-11 09:04:30

西山青到谷为陵,谁向荒亭问废兴。

半老年光秋似嫁,独来风味野于僧。

乡心满地滋鲈脍,兵气缠霄引雁绳。

欲折黄花还自笑,白头傲骨两崚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山青到谷为陵,谁向荒亭问废兴。
半老年光秋似嫁,独来风味野于僧。
乡心满地滋鲈脍,兵气缠霄引雁绳。
欲折黄花还自笑,白头傲骨两崚嶒。

白话文翻译:

西山的青色延伸到山谷,仿佛是一座陵墓。谁能在这荒凉的亭子里询问往日的兴衰呢?人生半老,秋天如同嫁人般的匆忙,我独自前来,感受这野外的风味,仿佛与僧人相伴。对故乡的思念像满地的鲈鱼刺,战士的气息缠绕着天空,像雁群的绳索。想要折下黄花,却忍不住自嘲,白发苍苍的我,依然保有傲然的骨气,像两座高耸的山崖。

注释:

  • 西山:指西边的山,常常象征着远方和归属。
  • 荒亭:废弃的亭子,代表失落和孤独。
  • 半老年光:指人到中年,感受到岁月的流逝。
  • 乡心:思乡之情,乡愁。
  • 滋鲈脍:鲈鱼的刺,象征着思念的痛苦。
  • 兵气:指战争的气息。
  • 黄花:可以指菊花,象征长寿和高洁。
  • 白头傲骨:年老时依然骄傲坚定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成多禄,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以咏怀、山水为主,风格多变。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日,作者独自游览陶然亭,触景生情,感慨人生的短暂与乡愁的深沉。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清代的文学背景下,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描绘了西山的辽阔与荒亭的凋零,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以“半老年光秋似嫁”引出对人生的反思,既有对年华不再的惋惜,又有对生活的坦然面对。接下来的“乡心满地滋鲈脍”则将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鲈鱼刺的形象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乡愁与无奈。最后,诗人欲折黄花却自嘲,展现了他虽年老但仍然傲然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贯穿整首诗,成为诗人面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既有对时光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希望与坚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西山青到谷为陵:西山翠绿向山谷延伸,仿佛是一座陵墓,暗示对过往的怀念。
    • 谁向荒亭问废兴:在这荒凉的亭子里,谁会询问过去的兴衰呢?引发对历史的思考。
    • 半老年光秋似嫁:半老的年纪,秋天的到来像是嫁人,暗示岁月的匆忙和感伤。
    • 独来风味野于僧:独自来到这里,感受这与僧人相伴的野外风味,体现孤独而清净的心境。
    • 乡心满地滋鲈脍:思乡的情感像满地的鲈鱼刺,象征着思念的痛苦。
    • 兵气缠霄引雁绳:战士的气息缠绕在天空,像是引导雁群的绳索,隐喻战争带来的忧虑。
    • 欲折黄花还自笑:想要折取黄花,却又自我嘲讽,表现了对生活的自省。
    • 白头傲骨两崚嶒:虽然白发苍苍,依然骄傲坚定,如两座高耸的山崖。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西山比作陵墓,暗示时间的无情。
    • 拟人:将乡心和兵气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白头傲骨两崚嶒”与“欲折黄花还自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故乡的深思,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坚定态度。

意象分析:

  • 西山:象征着远方与理想。
  • 荒亭: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消逝。
  • :蕴含着成熟和凋零的双重含义。
  • 黄花:象征着长寿与生命的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西山”主要象征什么?

    • A. 远方
    • B. 失落
    • C. 家乡
    • D. 旅行
  2. “乡心满地滋鲈脍”中的“滋鲈脍”主要反映了什么?

    • A. 美食
    • B. 思乡之情
    • C. 战争
    • D. 友谊
  3. “白头傲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 A. 绝望
    • B. 骄傲与坚定
    • C. 悔恨
    • D. 无奈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更加侧重于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 李白《静夜思》:围绕思乡之情展开,情感更加直接而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歌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