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令·赠粱仙来纳姬》
时间: 2025-01-27 04:40: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蜡照笼金翠。透帘外香兰气。晓光才动,梦华才醒,碧绡幮内。柳样纤腰,医得瘦腰健未。洞箫才子。解怜惜人扶侍。小窗低问,熏炉画扇,阿谁之惠。尽办閒情,朝罢倚花频醉。
白话文翻译:
烛光照耀着金翠的帷帐,透过窗帘飘散出兰花的香气。清晨的光线刚刚亮起,梦中的华丽才刚刚苏醒,碧色的绡子轻轻遮掩着。她的腰肢如柳般纤细,是否已经从瘦弱中恢复了健康?那位擅长吹洞箫的才子,真懂得怜惜人心,轻轻地扶持着她。小窗前轻声问候,熏香炉旁的画扇,究竟是哪个人的恩惠呢?尽情享受这闲适的情趣,早晨后倚在花旁频频醉倒。
注释:
- 蜡照:蜡烛的光芒,暗示温暖和柔和的光线。
- 金翠:指华丽的装饰,象征富贵和美好。
- 香兰气:兰花的香气,象征清雅和高洁。
- 碧绡幮:指用碧色绡子制作的帷帐或者帷幕,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 柳样纤腰:柳树的腰身修长柔美,形容女子的身姿。
- 洞箫才子:指擅长吹洞箫的男子,强调其才华和风度。
- 阿谁之惠:指那个给予帮助和关怀的人,表达对恩惠的感慨。
- 闲情:指优雅的情趣,表达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黄之隽,清代诗人,风格婉约细腻,常以女性情感为题材。其作品多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美丽瞬间与人情冷暖。
-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清代,正值社会风气开放,文人雅士追求情趣和生活的雅致,诗中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生活画面。
诗歌鉴赏:
《品令·赠粱仙来纳姬》展现了一种温婉而闲适的生活情趣,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意象,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温暖的晨光中苏醒的场景,暗含着对她的怜惜之情。开头“蜡照笼金翠”,将蜡烛的光辉与华丽的环境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柔和而温馨的氛围。接着,香兰的气息与清晨的光线交织,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
诗中“柳样纤腰”不仅描写了女子的身姿,也隐喻了她的柔弱与娇美,表现了诗人对女性的温柔关怀。而“洞箫才子”的出现,则引入了一个温文尔雅的男子形象,他不仅有才华,还懂得关心和扶持他人,形成了对女性的保护与尊重。最后,诗人通过对“阿谁之惠”的叹问,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情感的感激和珍惜。整首词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温暖,体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爱情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蜡照笼金翠:以蜡烛的光辉照亮华丽的帷帐,暗示夜晚的温馨与奢华。
- 透帘外香兰气:兰花的香气透过窗帘,增添了一种清雅的气氛。
- 晓光才动,梦华才醒:清晨的光线轻轻唤醒梦中的美好,象征着新的开始。
- 碧绡幮内:碧色的绡子轻轻遮掩着,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
- 柳样纤腰,医得瘦腰健未:形容女子的纤细身姿,表达对她健康状况的关心。
- 洞箫才子:引入擅长吹箫的男子,展现其才华与风度。
- 解怜惜人扶侍:表现男子的关心和温柔,体现了对女性的呵护。
- 小窗低问,熏炉画扇,阿谁之惠:通过问候和感激,表现生活的细腻与温暖。
- 尽办閒情,朝罢倚花频醉:表达对闲适生活的享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柳样纤腰”比喻女子的身姿,生动形象。
- 拟人:如“晓光才动”,使光线有了情感与动作。
- 对仗:如“熏炉画扇”,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中细微情感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对女性的关心与保护,反映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清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追求。
意象分析:
- 蜡烛:象征温暖和柔和的光线,代表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 香兰:象征高洁与清雅,增添了诗的文化内涵。
- 柳:象征柔美,体现了女性的特质。
- 洞箫:象征才华与雅致,代表了文人的品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蜡照笼金翠”中“蜡”指的是什么? a) 蜡烛
b) 蜡像
c) 蜡纸 -
“柳样纤腰”中的“柳”是用来形容什么? a) 男子
b) 女子
c) 风 -
诗中提到的“洞箫才子”是指? a) 擅长音乐的男子
b) 擅长诗词的女子
c) 擅长书法的文人
答案:
- a) 蜡烛
- b) 女子
- a) 擅长音乐的男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李清照的《如梦令》、苏轼的《水调歌头》。
- 诗词对比:在同样描绘女性和生活情趣的作品中,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使用了细腻的意象与情感,展现女性的柔情与生活的雅致。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精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