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蝴蝶·送春》
时间: 2025-01-26 04:31: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扑蝴蝶·送春
作者: 曾廉 〔清代〕
万花锦绣,未必都成假。何心躲去,生憎飞絮惹。
昨寻涧外山家,又过桥头酒舍。春情问消多寡。
春归也。送春人在,宝带桥边泪如泻。
年年准拟,花时邀做社。不知为甚匆匆,慌了楼头謇姐。
愁僵九江司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万紫千红的花朵,然而其中却不一定都是真实的美丽。心中何必躲避,反而生出对春风飞絮的怨恨。昨天我去山外的小屋,路过桥边的酒家,问春天的情感还有多少消逝。春天又要离去了,送春的人在桥边泪如雨下。年年我都计划着在花开时节相聚,不知为何匆匆忙忙,让我在楼头的佳人面前感到不安。愁苦的情绪如同九江的司马迁一般,凝固不化。
注释
- 扑蝴蝶:词牌名,常用来表达对春天的感怀。
- 万花锦绣:形容花朵繁多,色彩斑斓。
- 生憎:心生怨恨。
- 飞絮:春天飘飞的柳絮。
- 涧外山家:指山中的小屋,隐喻远离尘嚣的生活。
- 宝带桥:桥名,寓意美好的地方。
- 泪如泻:形容眼泪如雨下般流淌。
- 年年准拟:年年都打算。
- 謇姐:指楼头的佳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廉,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文人士大夫氛围的时代。他的作品多以抒情、写景见长,常表达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春季,春天是诗人情感抒发的最佳时机,春花秋月常引发诗人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词流露出对春天的留恋与惜别,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歌鉴赏
《扑蝴蝶·送春》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词作,作者通过对春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缅怀与惋惜。开篇“万花锦绣,未必都成假”,即以“假”字引出对现实的反思,表明在表面绚丽的春景背后,可能隐藏着的虚假与失落。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以“飞絮”为引,表现了对春风的无奈与怨恨。
词中通过“昨寻涧外山家,又过桥头酒舍”勾勒出一幅悠然自得的田园画面,同时也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然而,随着春天的离去,诗人感受到了一种不可阻挡的时间流逝之感。桥边泪下的“送春人”,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离愁别绪。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将春天的美好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融为一体,表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感慨,令人读后不禁生出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花锦绣,未必都成假。”:春花烂漫,但其中的美丽并非都是实在的。
- “何心躲去,生憎飞絮惹。”:为何要躲避这些美好,反而对飞舞的柳絮心生怨恨。
- “昨寻涧外山家,又过桥头酒舍。”:昨天去山外的隐居处,路过桥边的酒家。
- “春情问消多寡。”:春天的情感在问我还有多少。
- “春归也。”:春天又要离去了。
- “送春人在,宝带桥边泪如泻。”:送春的人在桥边泪流满面。
- “年年准拟,花时邀做社。”:年年都计划着在花时相聚。
- “不知为甚匆匆,慌了楼头謇姐。”:不知道为何如此匆忙,让楼头的佳人感到不安。
- “愁僵九江司马。”:愁苦的情感如同九江的司马迁一样,凝固不化。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万花锦绣”比喻春天的美丽景象。
- 拟人:春情被赋予了人性,询问消逝的多少。
- 对仗:词中有多处对仗,如“泪如泻”与“春归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无奈的感慨,反映了人对时间的无力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朵:象征着美好与生机,同时也暗示着短暂与易逝。
- 飞絮:代表春天的流动与变幻,传递出一种轻盈的愁绪。
- 酒舍:象征着人们的聚会与欢愉,但也隐含着对离去的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B. 对春天的欢庆
C. 对人生的探索 -
“万花锦绣”中的“锦绣”是指什么? A. 美丽的花朵
B. 繁华的城市
C. 诗人的心情 -
诗中提到“送春人”,他在做什么? A. 在桥边欢笑
B. 在桥边流泪
C. 在桥边唱歌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怀,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 杜甫《春望》:与曾廉的作品相比,更加关注自然与时局的关联,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文学常识》
- 《中国古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的分析,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扑蝴蝶·送春》这首词的情感与意境。希望能对您的学习和欣赏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