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悲二首选一》
时间: 2025-01-27 04:11: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落日照山邱,四顾但凄瑟。
咄咄我故人,云何祸仓促。
或以言招尤,或以刚则折。
致使千金躯,惨流一地血。
多才世所忌,乱世祸尤烈。
智者未肯愚,巧者安能拙。
在汉杨修死,在晋陆机杀。
物理其或然,千古悲同辙。
嗟嗟余之心,肝肠已寸裂。
宠辱五两风,恩仇三更月。
哭君知有谁,忍泪不能出。
白话文翻译:
落日照耀着山丘,四周只感到凄凉。
唉,我的故人啊,你怎么会遭遇如此仓促的祸患?
有的人用言辞招惹是非,有的人则以刚强而折腰。
这使得千金之躯,惨痛地流了一地的血。
多才之人被世人所忌惮,动乱的时代祸害更为严重。
智者不愿意愚蠢,巧妙的人又怎能去笨拙?
在汉朝,杨修被杀;在晋朝,陆机也遭了此劫。
事物的本质就是如此,千古以来的悲剧皆相同。
唉,我的心啊,肝肠已然寸断。
荣辱如同风中的五两,恩仇如同三更的月。
哭泣之时,谁能理解我,忍不住泪水却难以吐露。
注释:
- 咄咄:指叹息、感叹的语气,表示对故人遭遇的痛心。
- 千金躯:喻指身价极高的人,形容其生命的珍贵。
- 乱世:指动乱不安的时代,通常多指战乱或政治动荡的时期。
- 杨修、陆机:历史人物,分别是汉末和晋朝的才子,因才华而遭致杀身之祸。
- 三更月:指夜晚的三更时分,月亮高悬,象征孤独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散之(1885-1953),字钟鸣,近现代诗人,出身于浙江,曾任教于多所学校。他的诗风受到传统文化和个人经历的影响,常常流露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正值社会变革与历史悲剧交织,诗人借古喻今,表达对故人遭遇的惋惜,以及对人世间悲剧的深刻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落日的凄凉景象开篇,营造了悲伤的氛围,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绘,传达出内心的沉重与惆怅。诗歌的核心在于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特别是那些才华横溢却遭受不幸的人。诗中提到的杨修和陆机,象征着在乱世中,智慧与才华并不能保障个人的安全,反而可能成为致命的祸根。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在表达情感上,诗人不仅仅停留在对故人命运的同情,也引申出对整个社会的反思。诗的结尾以“哭君知有谁,忍泪不能出”收束,展现了孤独与无奈的情绪,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日照山邱,四顾但凄瑟:落日的余晖照在山丘上,四周一片凄凉,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咄咄我故人,云何祸仓促:感叹故人遭遇不幸,命运来得过于匆忙。
- 或以言招尤,或以刚则折:有的人因言辞招惹是非,有的人因刚强而遭受挫折。
- 致使千金躯,惨流一地血:这些因素导致了身价高贵的人流血牺牲。
- 多才世所忌,乱世祸尤烈:才华横溢之人常被世人忌惮,动荡时代的祸害愈发严重。
- 智者未肯愚,巧者安能拙:聪明人不愿意愚蠢,灵巧的人又怎能去笨拙?
- 在汉杨修死,在晋陆机杀:历史上,杨修与陆机都是因才华而遭到杀害。
- 物理其或然,千古悲同辙:事物的本质就是如此,历史的悲剧在千古间一再重演。
- 嗟嗟余之心,肝肠已寸裂:感叹自己的心情,已经痛苦得难以承受。
- 宠辱五两风,恩仇三更月:荣辱如风,变幻不定;恩仇如同夜月,难以捉摸。
- 哭君知有谁,忍泪不能出:在悲伤中,谁能理解我,眼泪忍不住却难以流出。
修辞手法:
- 对比:在才华与命运之间形成鲜明对比,突显才华的无奈。
- 排比:多次用“或以”结构,强调不同的命运选择。
- 象征:落日、风、月等意象象征着无常与变幻,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命运的追忆,表达了对无常世事的感慨与对才华遭遇的不平,反映出社会对多才之人的忌惮与悲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给予人一种惆怅的感觉。
- 山丘:象征稳固与永恒,但在落日的映衬下,却显得凄凉。
- 血:象征牺牲与痛苦,暗示着历史的悲剧。
- 风与月:象征荣辱与恩仇的变幻无常,暗示人生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杨修和陆机分别代表哪个朝代?
- A. 汉朝和唐朝
- B. 汉朝和晋朝
- C. 魏朝和晋朝
- D. 晋朝和宋朝
-
诗中“宠辱五两风,恩仇三更月”表现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无常与变幻
- C. 平静
- D. 忧伤与悲痛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动乱时代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反映出历史的沉重感。
- 李白的《将进酒》:虽然主题为豪情壮志,但也透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对比,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体选择。
参考资料:
- 林散之作品集
- 近现代诗歌研究
- 《唐诗三百首》与《宋词三百首》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