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寄远》
时间: 2025-01-26 03:15: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折桂令·寄远
作者: 乔吉 〔元代〕
怎生来宽掩了裙儿?为玉削肌肤,香褪腰肢。饭不沾匙,昨如翻饼,气若游丝。得受用遮莫害死,果诚实有甚推辞?干闹了多时,本是结发的欢娱,倒做了彻骨儿相思。
白话文翻译
这身裙子该怎么宽松地遮掩呢?我那如玉般细腻的肌肤,香气已经淡去,腰肢也显得纤细。饭碗不沾勺子,昨晚像是翻了饼,气息如游丝般轻微。享受的结果恐怕会让我受伤,究竟有什么可以推辞的呢?闹了许久,本该是两人结发之时的欢娱,反而变成了彻骨的相思之苦。
注释
- 裙儿:指女性的裙子,象征女性的柔美。
- 削肌肤:形容肌肤光滑如玉,十分细腻。
- 香褪:香气逐渐消散,暗示美好的事物已经不再。
- 气若游丝:形容气息轻微,状态虚弱。
- 结发:指结为夫妻,情感的结合。
典故解析
“结发”在古代文化中常用来形容夫妻间的情感联系,代表一种长久的承诺和亲密的关系。在古诗词中,常常用来表达对爱情的怀念或对往昔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乔吉,生于元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爱情的深刻思考和细腻描写。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反映出对人生和爱情的思考。
诗歌鉴赏
《折桂令·寄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刻思索与感慨。开头的“怎生来宽掩了裙儿?”引发了对女性美的讽刺,既是对外表的关注,也暗含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对香气褪去、气息如丝的描写,展现了爱情的无常与脆弱。特别是“饭不沾匙,昨如翻饼,气若游丝”这几句,形象地刻画了情感的消逝与生活的乏味,令人感受到一种忧伤的气息。最后,诗人以“倒做了彻骨儿相思”结尾,情感的高潮在此达到,表达了对失去爱情的痛苦与深切的思念。
整首诗言辞细腻,通过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展现了爱情的美好与苦涩,使读者感同身受,能够体会到深刻的情感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怎生来宽掩了裙儿?:问句,表达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与困惑。
- 为玉削肌肤,香褪腰肢。:描绘女性的美,却也暗示着美的消逝。
- 饭不沾匙,昨如翻饼,气若游丝。:生活的乏味与情感的淡薄。
- 得受用遮莫害死,果诚实有甚推辞?:对享受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 干闹了多时,本是结发的欢娱,:回忆过去的甜蜜与如今的孤独。
- 倒做了彻骨儿相思。:情感的最深处,绝望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气若游丝”形象地表现出情感的脆弱。
- 对仗:在句式结构上形成对照,加深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对爱情的珍惜与感慨,揭示了爱情的脆弱与人生的无常,表现了一种深切的孤独与思念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裙子:象征女性的柔美与脆弱。
- 香气:代表爱情的芬芳与美好。
- 饭:象征生活的平淡与乏味。
- 游丝:隐喻情感的轻微与难以捉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乔吉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
“气若游丝”中的“游丝”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繁忙
- B) 情感的脆弱
- C) 事业的成功
- D) 家庭的温暖
-
诗中提到的“结发”意味着什么?
- A) 夫妻的结合
- B) 朋友的情谊
- C) 兄弟的手足
- D) 同学的情感
答案:
- C) 元代
- B) 情感的脆弱
- A) 夫妻的结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作品,表达对理想与爱情的追求。
- 《红楼梦》中的诗词:对爱情的深刻描绘与人性的剖析。
诗词对比:
- 比较《折桂令·寄远》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在爱情主题上的表现各有千秋,乔吉更侧重于爱情的失落与思念,而李清照则更关注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欣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