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
时间: 2025-01-11 10:15: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折桂令
作者: 倪瓒 〔元代〕
片轻帆水远山长。
鸿雁将来,菊蕊初黄。
碧海鲸鲵,兰苕翡翠,
风露鸳鸯。
问音信何人谛当。
想情怀旧日风光。
杨柳池塘。
随处彫零,无限思量。
白话文翻译:
一只轻舟在水面上,远山如黛。
鸿雁正飞来,菊花刚刚开始泛黄。
碧海之中,鲸鱼与鲵鱼游弋,
风中露珠映照鸳鸯。
问谁能传递音信?
回想起往日的美好风光。
杨柳依依,映照在池塘上。
无处不在的雕零,令我无尽思量。
注释:
字词注释:
- 片轻帆:指一只轻盈的船帆。
- 鸿雁:大雁,常代表远方的音信。
- 菊蕊初黄:菊花的花蕊刚开始变黄,象征秋意。
- 碧海鲸鲵:碧蓝的海洋中,鲸鱼和鲵鱼游弋。
- 风露鸳鸯:风中露水映照的鸳鸯,象征爱情和美好。
- 彫零:细小而美丽的雕刻。
典故解析:
- 鸿雁传书:古时常以鸿雁传递书信,象征远方的思念。
- 菊花:秋天的象征,常用以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瓒,元代诗人和画家,因其山水画和诗词作品而闻名。其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倪瓒的晚年,可能是他在外游历时对故乡和往昔时光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的感慨。
诗歌鉴赏:
《折桂令》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象与人文情感的诗作。开篇以“片轻帆水远山长”描绘了舟行水上、远山如黛的宁静景象,给人以悠远之感。随即引入“鸿雁将来,菊蕊初黄”,借用鸿雁的飞来和菊花的初黄,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思乡的情感。此时,秋意渐浓,诗人内心的怀旧情愫也随之浮现。
接下来的“碧海鲸鲵,兰苕翡翠”勾画出了一幅生动的海洋图景,鲸鱼和鲵鱼的自由游弋与兰苕的优雅形成鲜明对比,寓意着诗人对自由与美好的向往。而“风露鸳鸯”则将美好的爱情意象融入自然之中,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诗的后半部分,“问音信何人谛当”展现出诗人渴望与人沟通的心情,似乎在思索着旧日的友人与往昔的风光。“杨柳池塘”与“随处彫零”的意象,标志着诗人在思绪中穿梭于过去与现在,最终化为“无限思量”。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传递了对过往时光的缅怀与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片轻帆水远山长:轻舟在水上悠然行驶,远山在天际延绵,构建出一种宁静的自然画面。
- 鸿雁将来,菊蕊初黄:鸿雁飞回,象征着秋天的到来,菊花即将盛开,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 碧海鲸鲵,兰苕翡翠:描绘海底生物的繁盛与美丽,表现了自然的丰富多彩。
- 风露鸳鸯:风中带着露珠的鸳鸯,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纯洁。
- 问音信何人谛当:对往昔友人的思念,渴望得到音信。
- 想情怀旧日风光: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情感愈加深沉。
- 杨柳池塘:杨柳依依,池塘波光粼粼,增添了诗的柔美。
- 随处彫零,无限思量:随处可见的雕刻与思考,诗人感慨万千,思绪涌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鸿雁”寓意音信,借自然景象表达情感。
- 拟人:自然景物如“鸳鸯”被赋予情感,增强诗意。
- 对仗:如“碧海鲸鲵,兰苕翡翠”,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自然之美与人事之感交融,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轻帆:象征自由与轻松。
- 鸿雁:象征音信与思念。
- 菊蕊:秋天的象征,寄托思乡之情。
- 碧海:象征生命的广阔与丰富。
- 鸳鸯:象征爱情与和谐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鸿雁”象征什么? A. 友情
B. 思念
C. 自由
D. 财富 -
诗中提到的“菊蕊初黄”代表了哪个季节的到来?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A. 杨柳池塘
B. 碧海鲸鲵
C. 轻帆
D. 所有以上
答案:
- B
- C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折桂令》都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但《静夜思》更多地集中在夜晚的孤独与思乡,而《折桂令》则以自然景物描绘秋天的萧瑟,情感更为细腻和丰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倪瓒研究》
这些书籍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关于倪瓒及其作品的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