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九日》
时间: 2025-01-24 04:30: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折桂令·九日
作者: 张可久 〔元代〕
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白话文翻译:
在青山面前,认真整理着乌纱帽。
归来的大雁在秋空中横飞,疲惫的游子思念着家乡。
翠绿色的袖子轻柔热情,金杯散落,玉手轻拂琵琶。
人随着西风渐渐老去,白发渐生,明天的黄花让人愁苦。
回首望去天涯,夕阳西下,几只寒鸦点缀其间。
注释:
- 乌纱:古代官员所戴的帽子,象征身份和地位。
- 归雁:指北方大雁,象征归乡和思念。
- 翠袖:形容女子的衣袖,色彩鲜艳,代表美丽和热情。
- 金杯:酒杯,象征宴饮和欢乐。
- 琵琶:一种传统乐器,象征音乐和艺术。
- 西风:指秋风,代表时光的流逝。
- 黄花:指重阳节的菊花,象征思念和忧愁。
- 寒鸦:指秋天的乌鸦,象征孤独和凄凉。
典故解析: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登高节日,具有祈寿、避灾、赏菊的习俗。
- 西风:在古诗中常用于描绘秋天的来临,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斜阳:夕阳西下,寓意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可久,元代杂剧作家和诗人,生活在元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风格独特,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折桂令·九日》创作于重阳节,正值秋天,象征着人生的成熟和对过去的回忆。重阳节不仅是登高望远的日子,也是思念亲人的时刻。
诗歌鉴赏:
这首《折桂令·九日》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以“对青山强整乌纱”引入,展现了一个游子在秋天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接着,归雁的飞翔与倦客的思家形成鲜明对比,渲染出一种深沉的情感。翠袖和金杯的描写则给人以温暖的画面,展现出那种热情的生活气息。
接下来的“人老去西风白发”抒发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与忧愁,加上“明日黄花”的愁苦,更是让人感受到对未来的无力与惆怅。最后的“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则将全诗推向高潮,夕阳与寒鸦的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深邃的氛围,令人感慨人生短暂,岁月如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对青山强整乌纱:在青山面前,认真整理着帽子,体现了游子的从容与思索。
-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归来的大雁在秋空中飞翔,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强烈思念。
-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描绘宴会上的热闹与欢愉,展现生活的美好。
-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暗示随着时间流逝,人生的无奈与忧伤。
-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描绘落日余晖与孤独的寒鸦,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归雁”象征思乡,表现情感。
- 拟人:如“蝶愁”,赋予自然界情感,使意境更生动。
- 对仗:如“金杯错落,玉手琵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哲思,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自然与故乡,代表着游子的心灵归宿。
- 归雁:象征归属与思念,寄托了游子的情感。
- 翠袖、金杯:代表欢愉与热情,展现生活的美好。
- 黄花:象征忧愁与思考,反映对未来的担忧。
- 夕阳、寒鸦:营造出孤独与凄凉的意境,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折桂令·九日》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张可久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归雁”象征什么?
- A. 朋友
- B. 思乡
- C. 欢乐
- D. 努力
-
“人老去西风白发”中“西风”主要象征什么?
- A. 春天
- B. 秋天
- C. 夏天
- D. 冬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水调歌头》苏轼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张可久的《折桂令·九日》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的情感更为直接,张可久则通过秋天的意象来渲染思乡之情,呈现出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解读》
- 《张可久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