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宣州沈大夫》

时间: 2025-02-04 15:36:02

科名继世古来稀,高步何年下紫微。

帝命几曾移重镇,

时清犹望领春闱。

登朝旧友常思见,开幕贤人并望归。

今日得游风化地,却回沧海有光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宣州沈大夫
朱庆馀 〔唐代〕

科名继世古来稀,高步何年下紫微。
帝命几曾移重镇,时清犹望领春闱。
登朝旧友常思见,开幕贤人并望归。
今日得游风化地,却回沧海有光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科举的名声在古代就很稀少,高贵的地位何时能降临到紫微星下?皇帝的命令几次变更重镇,而在清明的时候仍然期望能领得春天的恩泽。曾经的朝堂旧友常常思念,贤人开幕之时也盼望归来。今天我得以游览这里的风华之地,却又回想起那沧海的光辉。

注释

  • 科名:指科举考试中的名次,强调科举之艰难。
  • 紫微:紫微星为天文中的一种星象,古代认为这是帝王之星,象征着高贵和荣耀。
  • 帝命:指皇帝的命令,暗示政治上的权力变动。
  • 春闱:科举考试的春季,寓意着希望和机遇。
  • 风化地:指风景名胜之地,寓意着美好的事物。
  • 沧海:指大海,常用来象征广阔和深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庆馀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字子华,号白石,因其豪放的个性和出色的文才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他的诗歌以情感真挚和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在作者游览宣州时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科举事业的反思,反映出他对仕途的渴望和对政治局势的关心。

诗歌鉴赏

朱庆馀的《上宣州沈大夫》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古代科举制度的回顾,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渴望与无奈。在诗中,诗人首先提到“科名继世古来稀”,这句话不仅表明了科举之艰难,也暗示了作者对自身地位的思考。接着,诗人用“高步何年下紫微”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盼与不安,紫微星的象征意义深刻而富有历史感。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旧友的思念与贤人的归期的期望,展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尤其是“今日得游风化地,却回沧海有光辉”,不仅表达了对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经历的反思。正如沧海的光辉一样,人生虽有波折,却也闪烁着光彩。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忧虑与期望,既有对过去的回望,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科名继世古来稀:科举名次在历史上十分稀少,强调了科举的不易。
    2. 高步何年下紫微:高贵的地位何时能降临,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
    3. 帝命几曾移重镇:皇帝的命令多次变更,暗示政治的不稳定。
    4. 时清犹望领春闱:即使在清明的时节,依然希望能获得科举的青睐。
    5. 登朝旧友常思见:对曾经朝堂旧友的怀念,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6. 开幕贤人并望归:期待贤人重归朝堂,寄托了对贤能的期盼。
    7. 今日得游风化地:今天在美好的地方游览,表达了对美好环境的赞美。
    8. 却回沧海有光辉:对过去的回忆,沧海的光辉象征着人生的丰富经历。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紫微”象征高贵地位),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以及象征(“沧海”代表人生的深邃和光辉)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科举名利的追求、对旧友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希冀,情感真挚且层次丰富,传达出一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科名:象征着个人的奋斗与追求。
  • 紫微:象征着权力与荣耀。
  • 春闱:象征着希望与机遇。
  • 风化地:象征着美好的人生经历。
  • 沧海:象征着人生的广阔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科名继世古来稀”中“科名”指的是什么? A. 科技名声
    B. 科举考试名次
    C. 科幻小说

  2. “高步何年下紫微”中的“紫微”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高贵地位
    C. 朋友

  3. 诗中提到的“春闱”是指什么? A. 春天的门
    B. 科举考试
    C. 春天的宴会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朱庆馀的《上宣州沈大夫》与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都涉及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但朱庆馀更侧重于对科举的怀念与对旧友的思念,而李白则强调享乐与及时行乐的哲学。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生存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