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尚书致仕因而有寄赠》

时间: 2025-01-27 03:25:35

高人心易足,三表乞身闲。

与世长疏索,唯僧得往还。

直声留阙下,生事在林间。

时复逢清景,乘车看远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人心易足,三表乞身闲。
与世长疏索,唯僧得往还。
直声留阙下,生事在林间。
时复逢清景,乘车看远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高人(智者、隐士)生活态度的认同与向往。“高人心易足”是说高人心中容易满足,不在意世俗的追求;“三表乞身闲”意指在朝廷中,三次升迁后仍然渴望闲适的生活。与世俗的关系疏远,只有出家人(僧人)能够自由往来。接着提到“直声留阙下”,表明自己在朝廷中保持清白的声名,而“生事在林间”则暗示诗人宁愿选择隐居林中来安度余生。最后一句“时复逢清景,乘车看远山”描绘了诗人偶尔出行时欣赏自然美景的闲适心情。

注释:

  • 高人: 指有道德修养、智慧超凡的人。
  • 三表: 指三次升迁、进阶,代表在官场中的地位。
  • 乞身闲: 乞求能够过上闲适的生活。
  • 疏索: 疏远、索求,强调与世俗的关系疏远。
  • 直声: 直白的声誉或名声。
  • 阙下: 指朝廷之下,隐喻官场。
  • 生事: 生活、做事,隐喻日常生活。
  • 清景: 指清幽的自然景色。
  • 乘车: 出行,指出门游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庆馀,唐代诗人,以其清新淡雅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水田园,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致仕之际,诗人对于官场的厌倦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在作品中得以体现,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普遍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调,描绘了诗人对高人生活状态的向往与向世俗的疏离。开篇“高人心易足”点明了高人对于物质的淡泊与满足,接下来的三四句则通过对比,表现出诗人在官场中的无奈与渴望自由的心情。诗中“唯僧得往还”一语,着力突出出家人特有的自由与无拘束,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流露出对隐士生活的羡慕。

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诗人以“时复逢清景,乘车看远山”表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颇具画面感。整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优雅的情趣,还传达出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出一种对平和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诗的第一句“高人心易足”强调高人的满足感。
    2. “三表乞身闲”则是对高人过隐逸生活的向往。
    3. 接着“与世长疏索”表达了与世俗的隔绝。
    4. “唯僧得往还”说明只有出家人能够自由往来。
    5. “直声留阙下”表示自己在官场保持清白声誉。
    6. “生事在林间”则是选择隐居生活的态度。
    7. 最后“时复逢清景,乘车看远山”展现诗人向往的自然之美。
  •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高人和僧人的生活状态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向往。
    • 意象: “清景”、“远山”形成了宁静、闲适的意象,渲染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情景。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高人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高人: 象征高洁、智慧与超然的生活态度。
  • 僧人: 代表着清净、自由的生活方式。
  • 远山: 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心灵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人心易足”是指什么?

    • A. 高人容易满足
    • B. 高人难以满足
    • C. 高人追求财富
    • D. 高人有很多烦恼
  2. 诗人最向往的生活状态是什么?

    • A. 官场生活
    • B. 隐士生活
    • C. 僧侣生活
    • D. 旅行生活
  3. “时复逢清景”中“清景”指的是什么?

    • A. 朝廷的繁华
    • B. 自然的美好景色
    • C. 生活的琐事
    • D. 诗人的内心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朱庆馀的《孔尚书致仕因而有寄赠》王维的《鹿柴》都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但朱诗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而王维的诗则更多描绘了自然美景,传达出一种和谐的生活状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